第2章
。【标注2】
填完志愿卡之后,接下来的时间,虽然显得有些漫长,但季晓冬还是一天到晚很忙碌。
首先,就是市里区里各种表彰,这个奖学金那个奖金的,企业助学金,学校奖励,甚至还有教会的奖金——应该不叫奖金吧,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然后,还有电视台采访哩,面对记者的镜头,季晓冬坏坏的推了推身边的那位傲娇小萝莉的背,心说你平时不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吧,而且你还是全市“状元”,这会儿你就代表了吧,一把就给推到媒体前面去了,小萝莉一个趔趄,脸都差点戳到记者手中的麦克风上。还有,每年这时候必不可少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自不必说。
古代中了状元,场景也不过如此吧,真够夸张的。不过相比之下,少了游街,不对,那应该叫什么,带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再街上溜一圈,应该叫游行吧,反正就那个意思,闹的满城风雨,咔咔装比。
真可谓光耀门楣,衣锦还乡啊。不过,季晓冬骨子不怎么喜欢这些出风头的事,总感觉虚头巴脑的,他更喜欢那种锦衣夜行,闷声装大比。不是说了嘛,十四个路易十四都不如他一个能震得住凡尔赛宫。
然后,不是说报完志愿就光在家等着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了。虽然普通的专业大都如此,但是季晓冬选的这个专业,还需要加一道工序。
虽然,季晓冬在高二那个暑假,也是人生直到那时才有了理想和奋斗目标——算晚吗——但是他有的只是大方向,具体的倒还不是非常明确。
季晓冬的高考志愿填报的学校,是上海的F大,这应该是上海乃至整个南方最好的学校了吧,至于加不加“之一”,季晓冬觉得完全没必要,自己选的就是最合适的,适合自己的最好的。
至于选择的专业,季晓冬首先考虑的就是喜欢,再一个是要惬意,要轻松,哪怕是相对的轻松。我寒窗苦读十一载,没冻死已经够幸运的了——其实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没得选——那么,大学这四年,就不要再让自己这么受累了吧,现在有的选,完全可以选择。
其实,早在高二那会季晓冬还在理科班的时候,怀揣着将来成为科学家或者科研人员的那个梦,觉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有意思了,觉得进入大学继续研究,然后再从研究生一直到博士,那得多有意思啊。
但是现在,自从自己转了文科班之后,突然觉得理科其实好无聊,自然学科其实就那么点事。对于自己而言,数、理、化、生四科已经学到头了:生物拿到过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金奖;物理拿过银奖——没办法天分不够;化学的话,高二的时候几乎次次满分应该说可以了吧;数学的话,高考成绩145,虽然是文科卷不过也还算说得过去吧。至于这些学科的后续,季晓冬已经不感兴趣了,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然后,季晓冬高考是文科,那么数理化生等科目所对应衍射的理工农医类的就不用看了,而且这些都属于花精力时间搞研究的专业。至于,历史和地理的话,季晓冬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觉得单纯学历史或许有些稍稍单调;而地理,季晓冬了解到,虽然在高中属于文科,但是到了大学是要结合很多理科知识的,季晓冬就感觉学理科就如同吃东西吃伤了一样,很避讳,但凡沾一点理工类的一律不想碰了。
至于当时的热门专业以及所谓的前景好、就业好的的那些专业,比如国贸、经济、金融、财会、商管、法学等等这些文理不受限制的专业。。。不是说了吗,但凡有一点跟数学相关的,季晓冬也不想选。况且,就业好又如何?
季晓冬的爸爸跟他说过:你就选你自己喜欢的,咱们家也不需要你赚钱。理想尽量不要与金钱挂钩,你看我现在做的事情,还是要兴趣第一。兴趣放第一,赚钱放第二,才能既开心又赚钱。要是把赚钱放第一位,那就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充其量赚点钱而已,至于开心那就免谈了。我曾经是因为没有办法,只能把金钱放在首位,虽然也赚到了点钱,但是不开心,所以我一有机会就转行了。你看我现在,多开心。我和你妈妈打拼,就是为了让你不再走我们的老路,你就踏踏实实的,不要有后顾之忧,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家里都能供的起。
季晓冬很感恩于有这样一对开明的父母,其实父母的观念很对,孩子要因材施教,要早早就树立目标和理想,只要是积极的,就不应该被怀疑和干涉。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太功利,也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试问天下能做到像他父母这样的,应该不多吧,所以季晓冬是幸运的。不像他关系最好的一位邬姓兄弟,学习也不错,比他差不了多少,但是从小没什么理想,家里灌输的思想就是:学这个有没有用啦,搞这个能不能赚到钱啦,将来好不好找到工作啦,你得学个能赚大钱的专业啦。然后,就选了一个当时看似看着很有前景的专业,以为将来能赚大钱,结果呢,到头来毕业了却从事着人类社会赚钱最少的工作。是不是一种讽刺?
说回季晓冬本人,既然家里人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