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时候的陈静轩越来越有名了,省里甚至全国想喝毛尖茶的大人物都指明让陈静轩炒茶。陈静轩年轻时能钻研,后期又受到姐姐陈易安科技上的指导,技艺愈发纯熟。加上陈家住在龙潭村,山深水清树茂,分到的茶山也属于陆羽《茶经》里说的阳崖阴林,所以茶叶供不应求。
陈静轩喜欢读书,陆羽的《茶经》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都翻了的起了皮,他严格遵循《大观茶论》的种茶理论,注重土壤、温度、湿度、日光、坡向等对茶树品质的影响,在村民们想要扩大茶山种植面积的时候,陈静轩据理力争,在姐姐陈易安的协助下,他将茶籽种到了他认为科学的地方。
他坚持按照古人经验,茶树要种在“阳崖阴林”,山崖上种茶要向阳,因为山石性寒,茶树长得就差,茶叶味也会淡薄,要借日照来促进生长;平地上种茶要向荫,因为平地土壤肥沃,气温相对高些,会使芽叶生长快,味强而粗涩,因此要使茶叶品质好,就须防止过分的曝晒。总之,茶树性喜漫射光,没有光照或终日直射,都会对茶叶品质发生不良影响。
陈静轩也钻研物理科学 ,他认为“高山云雾出好茶”与漫射光有关。茶树有很强的耐荫性,能够在微弱光照下进行最大强度的光合作用。山高的地方气压低、云雾多,阳光被水气吸收和折散后,形成的漫射光,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得以循序渐进,不致突变为粗纤维,有利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酚类等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成份充分储存,用这样的芽叶制出的茶色香味俱佳。山也不是越高越好,海拔过高,茶树会遭受冻害。但日照强烈,茶树的光合作用会降低甚至停止,叶绿素减退或遭破坏。茶树的叶片也容易老化,叶面粗厚,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物质减少,会降低茶的品质。所以在低海拔的茶园里都会种植遮荫树,这样改变茶园的直射光为漫射光,提高茶园空气的湿度,防止茶园的水土流失,改良和增加了土壤肥力,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选种的遮荫树多数是具有根瘤菌的豆科乔木,如楹树、相思树、合欢等。信阳的茶山多松树和映山红,蔡云山坚持保持原生态的茶园,不清理乱石,不清理杂树,只是定期的除除草,松松土。
陈静轩将陈家所有的茶树种子种在树林阴影的向阳悬崖上。他坚持日照多,茶中的化学成分茶多酚类物质也多,相对地叶绿素就少;阴崖上生长的茶叶相反。阳崖上多生紫牙叶,又因光线强,牙收缩紧张如笋;阴崖上生长的牙叶相反。
陈静轩一直跟女婿蔡云山交流学习,二人把陆羽的《茶经》逐字逐句的研习,把古时茶叶质量多以紫笋为上的评定标准和科学种植技术讲给村民听,经过陈静轩和蔡云山齐心协力科学养护的茶,确实和之前的茶韵味不太一样,更多了风韵和雅致,陈静轩终于在种茶上认可了蔡云山,慢慢手把手把炒制技术传给了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