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来客
也不再那么寡淡了。
“你们姐妹几个小时候常在一块,如今也都大了。”她感慨着,“得闲便来叫了娟儿一起玩吧,她成日里被我拘着,可把你们给盼回来了。”
姚婵笑着答应,姚婉跟着胡乱点头,心思全都在姚娟身上。
听说三姐姐好几年前,在梅园遇见了还是太孙的今上,后来还得了御赐的梅瓶。
皇上是忘了她吗?为什么还不迎她入宫呢?
当着姚娟的面自然不敢问,回了宁海院,她根本按捺不住,一进门就拿这话去问姚婵。
姚婵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搪塞道:“你要是实在好奇,咱们就天天把三妹妹请来宁海院,等你跟她要好了,她说不定就会告诉你。”
姚婉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第二天立马就要去张罗。
张氏和白氏都很赞成,白氏干脆叫姚娟搬去宁海院里一起住着——待明年姚婵出嫁,她们姐妹就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了。
明照院离得近,张氏早就帮姚娟打点好了被褥炭火,三个姑娘亲亲热热地窝在宁海院里,风吹不着,雪淋不着,惬意得很。
到了腊月二十四,张氏特意派连翘去宁海院,叮嘱姑娘们今日千万不可乱走。
她不说还好,她一说,姚婉心里就像起了痱子似的一阵痒,“三弟在翰林院的同僚应该也都是文采斐然的才俊,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赋诗作词……”
别说,叶颀原本还真是这么以为的。
他还专门找出些咏梅颂雪的佳句来温习一番,到底顶着个状元名头,才情诗文上断不能跌了份。
没想到姚栩不好诗词歌赋,倒是非常喜欢他跟何良送来的花。
月仙是亲自在侧门候着客人的,见他俩神色紧张,解释道:“我祖父和父亲今日在书房临帖,知道你们第一次来,叫咱们只管尽兴赏玩,不必专程去拜会了。”
叶颀跟何良面上有点失落,月仙都看在眼里。
她也不急着出言安慰,扭头唤了几个小厮过来,“选两盆水仙送去正院,祖父最喜欢水仙的香气。再搬一株山茶到明照院的书斋,父亲的扇面桌上正好缺个点缀。”
回头再看两位同僚,不出所料,他们脸上的笑意趁着她话音未落就又重新挂上了。
就这么杵在门口说话实在不合适,可是今日一共三位客人,连濯还未到,不等他更不合适。
月仙心里也着急,三个人面面相觑,怪尴尬的。但是权衡一番,还是得等,如此才算是一视同仁,否则难免有些厚此薄彼。
倏忽一阵马蹄声响,始作俑者从天而降,终于来给她解围了。
连濯跳下马,一眼就瞧见姚栩身旁还站了两个熟面孔,从心底莫名地扯出一丝笑意来:姚家这小子是个鬼灵精,游湖观花登阁楼,怕不是三样事许给三个人。
他的长随正忙着拴马,连濯解了披风,抖了抖上头还没化开的雪沫子,才递到小厮手里。
手指尖蹭到雪水,冷冽的寒意很锋利,布面的触感却是滑腻的。
像湖面上冻住的冰。
他失笑,姚府的莲湖早冻成了冰湖,姚栩大约比他想得还要狡猾些,观花登楼两件事就许了三位客。
月仙可看不懂连濯笑什么,全当他是来迟了感到不好意思。
她只想着自己做东,平时再寡言少语也不能这回冷了场。
其实也用不着专门引荐,几个人在史馆虽然算不得抬头不见低头见,却也总是打过照面。
叶颀何良跟着姚栩称了声“连兄”,就算是正式认识了。
在场四人,除了姚栩全都行了冠礼,便顺带着互换了表字。姚栩在恩荣宴回绝皇上赐字的时候,虽然禀明了表字玄镜,只是为着他到底没有正式加冠,谁也不好越过了姚府的长辈们,抢了先公然地称呼。
而且还有一桩缘故,大家心照不宣。
皇上给姚栩赐了“冰卿”,姚栩推辞那是他自己谦虚守礼,可别的臣子要是一口一个“玄镜”叫得亲切,那不是成心叫皇上尴尬吗!
因此叶何连三位默契地统一口径,要么称“贤弟”,要么唤“阿栩”。
倒把玄镜衬的像个闺名了。
月仙也不在意这些小节,左右姚月仙这个真名姓这辈子怕是再难得见天日,叫阿栩也好,叫玄镜也好,都没什么分别。
其实冰卿也很好,如果不是皇上使促狭太明目张胆,她在心里也得赞一声贴切。
引着三位客入了藏书阁,小厮们留在门口,将鲜嫩的花朵转交给三公子在藏书阁惯用的仆人。
黄鹂和白鸽端着天蓝釉的瓷盆,娇娇俏俏地往花几上搁,红鸾看着剩下的两壶酒犯了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咱们先温上?”
绿莺满脸不快,“连二公子是武将之后,要以酒会友也难怪。只是咱们三公子的酒量浅,一会都警醒着点,提前熬上醒酒汤,免得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