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律勤勉,稍加引导便可一飞冲,怀安这样顽皮惫懒的孩子才是多数,想让他书读好,狠下心管得紧这一条途径。 “回头找人听一下,选个落第举子聘到家里。”沈聿道。 “别回头了,你日去了翰林院,先办这件事!” 许听澜生怕丈夫反悔似的,当即便命人在院开辟出一间空房,摆上两张桌椅、一面书架,另笔墨纸砚书籍等,充当西席授课的书房。至于束修该是多少,她问都没问。 然叫怀安通知他被学堂拒收的消息。 怀安毫无沮丧之色,满脑子都是一条弹幕:明不用上学,也不用上学,也不用上学! 高兴的险跳起。 “别高兴的太早。”许听澜幸灾乐祸的说:“等你爹先生你请,专盯着你一个。” 怀安惊呆了,啥家庭啊,请一对一家教? 转念一想,他的娘亲,腰缠万贯,霸气多金,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中心地段买下了宅子,请个家教自然不在话下了。 “为什么请了西席专盯我一个?哥不用读书吗?”怀安问。 “你哥已经定好了外面的私塾。你年纪尚,先在家里读两年再去。”夫妻俩不欲击他。 沈聿又叮嘱道:“你这几也要收收心,等新先生了,好好跟着读书,不许再调皮捣蛋。” “我都已经长啦,才不会调皮捣蛋呢!”怀安满口答应着,掰算着自己还几假期,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眨着乌亮的眸子问:“爹爹,娘亲舅,咱们什么时候去拜访舅哇?” 沈聿微哂:“你是想去看表哥吧?” 怀安面带担忧:“不知道表哥在舅家得好不好?” “下次休沐带你去看他。”沈聿道:“今功课做好,明日咱们一起上街添置东西,也表哥买吃的用的。” “好!”怀安脆生生答应下,狗腿安当然要负责娘亲拎包了。 看着怀安一蹦一跳的回房做功课去了,许听澜催沈聿也去睡一会儿。 沈聿从没昼寝的习惯,但见妻子穿一身家常的蜜藕色袄子,没佩戴什么首饰,也素素的描了个眉,却依旧掩不住莹然光华。 又觉得可以睡一会儿。 …… 由于国朝的科举和选官制度,朝廷上层精英皆出自翰林院,因此翰林学士看似品阶不高、没实权,每喝茶看报岁月静好,实则离扶摇直上或许差一个契机。 沈聿复任当日,先去礼部衙门见礼部尚书邹应堂。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都归礼部管辖,邹应棠又身兼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是沈聿的顶头上司。 邹应堂年七旬,身兼数职已力不从心,平日翰林院诸事都由下侍读、试讲两位学士负责,也就是沈聿和曾繁。 但沈聿离京三年重新上岗,不拜山头肯定是不行的。 邹应堂为人很和气,请他就坐,命人上茶,他久矣不掌实事,对院中诸事知之不详,不说了几句勉励辈的话,什么“实心任事”,“途远”之类的。 又提到沈聿面对倭寇临危不惧,带领守城军民苦撑七日的往,不住唏嘘:“老夫还是从郑阁老口中听说了这件事,惊得夜不能寐,实在是太险了。” 沈聿反而淡然笑道:“是啊,那一战尤为惨烈,最终惊险获胜,全赖全城军民守城的决心,以及赵知县守土方,下官不敢贪功。” 邹应堂听他提及赵淳,神情微微迟疑,但终究什么也没说。 沈聿捕捉到上官的表情,但他并不知道哪句话出了问题,又不好多追问,略坐了片刻,便告辞回到翰林院。 翰林院也在东长安街,与礼部衙门紧挨着。 进门头一进,是七开间的厅堂,是翰林院学士以及侍读、试讲学士的值房,门一颗巨的老槐树,参蔽日,十分粗壮,要两个成人才能合抱。盖因国槐被视为卿夫之树,喻示为国培养栋梁之材,所以翰林院、国子监等地多种植。 回到值房,见到了昔日同僚,侍讲学士曾繁、侍读谢彦开、侍讲陆显。 四人相互见礼寒暄,互道安好。 “明翰,你清减了不少。”谢彦开道。 提到这个,沈聿敛笑做哀痛状。国朝重孝道,无论沈聿对沈老爷再多的不满,都必须为他养老送终,对外要表现的哀痛悲切,否则就是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