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及冠
京中官员的假统一在除夕这日, 然后一直到初六开印,共休七天。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日, 在吃过晚饭后, 全家人都聚在屋厅堂里,开始盘起这几个月家中的进项。 按照先前老林头说的,远秋卖画的银子依旧让远秋自己收着, 不算到公中。 至于家里的所有开销, 包括下人的月例银子,全都间铺子的进项中出。 用吴氏的话说, 若想月例银子多点, 那么一家人就得齐心用力。远秋已经帮家里置办下了能挣银钱的铺子和庄子, 若你们大家没本事靠着铺子和庄子把日子过好的话, 那么趁早滚回小高山村去! 不得不说吴氏的话还是很能“鼓舞士气”的。这不,周氏刘氏和高翠秦荷花们,以及林远枫几个,下就在心里下了决心。话说, 他们好不容易跟着小侄子(小叔子, 五弟)糠箩蹦到了大米缸, 所以不傻傻的往回蹦呢。 再说婆婆(祖母)也没说错啊,这又有店铺又有庄子的, 要是还过不上好日子,那还真不如回村种地去。 对于爷奶的安排, 林远秋自然没有异议,也不傻好心的主动把卖画银子算入公中。 并不是林远秋舍不得这些银钱,而是自己若这样做的话, 那么久而久之,家里只多出一群好吃懒做的人。 像现在这样多好, 家里所有成人都参与到养家糊中,而后各抒己见,等挣了银钱后,一个个都心情愉悦、富有朝气,这都是肯定了自我的表现。 这让林远秋想起了翰林院里的几个同僚,他们的情况和自己一样,也是步入仕途之后,举家搬至京城的。 不过这里的“举家”,仅是同僚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而让林远秋难理解的就是,同僚一家搬到京城后,除了他们自己每日上值,其他人全都闲赋在家。至于家中的日常开销,除了同僚的俸禄,然后就是靠着以前积攒的老本了。 京城的花销大,别是尾送节礼这块,根本就省不下。如此,时间一久,存着的老本渐渐就不够花了。 然后就开始各种拮据,官袍袖早已磨脱了丝,却还舍不得买新的。 可就算如此,那几个同僚依旧立场坚定的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在他们看,官宦人家哪能同寻常百姓一样,日日抛头露面做着糊的营生。 说实话,林远秋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评判同僚的做法,只能说每个人的想法和理念不同吧。 在林远秋的认知里,自视甚高是最要不得的,否则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没了自在。 何况,在林远秋看,只要凭自身的本事,靠着自己双手挣的银钱,本就没啥可丢脸的地方。 言归传。 林远枫拿出账册,开始一笔笔与大家报起账,“自咱们家搬京城后,除前个月的家中花销用的还是先前的老本,三个月开始,卖绣品所挣的银钱就能与日常开销持平了。之后的一个月,也就是上个月,墨林轩单书签这一样,咱家就盈利二十八。而这个月,更是超出上月六之多。最了不得的,还是咱们的林记,这个月共买得银钱六十七八钱。” 看到爷奶他们,别是五弟投的赞赏的目光,林远松和林远槐,心中的骄傲简直快满溢了出,然后人在心里计划起了接下的腌鸡腌鸭。 林远秋拿出这些天画的花样递冯氏,“娘,这些是书签的新花样,明咱们铺子卖的布书签,就依照这些花样绣吧。” 冯氏把花样接过,原以为跟先前差不多的样式,还是人物花鸟这些。可等冯氏打开看之后,就有些愣住,画上的图案不简单了啊。 看到三弟妹愣怔的模样,周氏和刘氏忙凑上前,待人看清楚纸上画着的画后,也觉得有些不敢相信,周氏忍不住问道,“远秋,这绣样不简单了些。”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其实周氏心里想的是,何止是简单啊,严格说起,这已算不得是绣花的花样了吧。 按照小侄子上头画着的人物,只需用丝线在绣布上出一个轮廓就成,且除了人物身上的衣衫和边上的几株翠竹或罗汉松,就没见有其他需要满绣的地方。 周氏可以肯定,像这种花样的绣品,以自己的刺绣速度,一天至少能绣出十几张,且还是轻轻松松的。 所以,这样图案的书签有人买吗? 不止是冯氏周氏和刘氏,高翠几个也都不怎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