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未来打算
的机动化,探鱼器,还有日新月异的各种现代渔具,拖网、围网、张网、流刺网......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这鱼太傻,太好捕捞了。 在那个年代,担担岛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大黄鱼,往往一捞就是上万斤。 鱼实在太多了,船舱根本就放不下,渔民也吃不完,卖也卖不掉。 尤其到了夏天,缺少保鲜手段,坏掉的就去做虾油,卖不出去就只能拉去喂猪或做咸鱼。 听说,李多鱼出生的那天,担担岛的渔船捕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大黄鱼,把整个码头都给堆满了。 而没什么文化的老李也懒得取名,当天就给他敲定了多鱼这个名字。 李多鱼记得小时候,好像一年四季都在吃大黄鱼,季节对的时候吃鲜鱼,不对的时候,就吃咸鱼。 由于真的吃太多了,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大黄鱼都没啥胃口。 好在最近渔民都去“走货”。 出海捕鱼的渔民比较少。 大黄鱼的价格翻了点。 从4毛钱一斤,变成了6毛钱一斤。 这还是卖到大家手里的价格,码头鱼贩子的收购价更低,要是鱼情好,大家都满载而归的话…… 不过83年了,大黄鱼的鱼讯都没了,估计很难像以前那样,一捞就是一大船了。 而这年头海鲜卖不上价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缺少最基本的保鲜和运输手段。 80年代,别说尚峰镇,整个榕城就一家国营冷库,制冰块数量有限,有的话也是先供应国营的渔业公司。 根本就轮不到他们这些小渔民,有些海鲜没下船就已经坏掉了,为了防止腐坏,渔民就开始撒盐直接腌制,这也导致很多内陆人吃到的海鲜一点也不鲜,全是咸的。 李多鱼认真思考着,既然捕鱼赚不到大钱,那就做自己最擅长的海产养殖呗。 刚好有种海菜可以养殖,且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让养殖这种海菜的渔民暴富。 没错,就是海带。 而李多鱼的小舅是廉江水产科技所的研究人员。 没记错的话,这个时间点,他们正处于海带渡夏苗养殖的探索阶段。 李多鱼作为一个重生者,不单菜做的不错,还拥有整套完整的海带养殖技术。 看来是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位亲戚里面学历最高的小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