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第 201 章 谁来事农耕?东瓯移民……
/br> 说来也是赵佗好命。 如果不是汉家对匈奴的执念太深,估计南越也没机会传上几代。 “而南越一亡,西夷那边”刘瑞想到如今还是七零八落的云南,揉揉眉心道“算了, 东瓯和闽越都还八字没一撇了,就别在这儿好高骛远了。” 文党作为太子家令,有晁错这个成功的前辈在,自然知道东瓯闽越的滑跪背后有什么内幕。 成天想着吞并东瓯的闽越姑且不谈。 就说百越里实力最弱的东瓯,完全是被刘濞的钱给忽悠瘸了。 自先帝起,刘濞就与百越的诸多国家交往甚密,一度到了互称兄弟,派兵助攻的地步。之前东瓯和闽越发生矛盾时,刘濞就与庐江王出面斡旋。而等刘濞起兵叛乱,用檄文拉下百越诸国后,被刘濞的大饼香得不知姓啥名啥的东瓯王立即派了两万人去辅助自己的好大哥。 虽然跟南越的诚意相比,东瓯的那点三瓜两枣实属鸡肋,不过对东瓯王而言,这已经是压箱底的东西了。毕竟东瓯国小的只占浙江南部,历史上被闽越吞并后,其君王带着逃民降汉,被扔到庐江郡那儿进行分化,而剩余的国民则是在闽越消亡后成了会稽郡的一员。 提到这个不断蹦跶却又惨得一批的小国,刘瑞的表情也是相当古怪,连带着文党的脑子也不太够用“那东瓯王” 作为一名脾气温和的儒生,即便是在私底下,文党也很少会说别人的坏话,但是对脑回路神奇的东瓯王,文党也不得不从牙缝里憋出一句“确实是个奇妙的人。” 可不奇妙嘛 你说他有远见吧他出兵协助刘濞叛乱就是为了分一杯羹。 你说他没远见吧你隔壁什么样自个儿心理没数吗就这,也敢把压箱底的东西给别人。 刘濞失败后,被闽越打得哭爹喊娘的东瓯向大汉求援,最后还是郅都带兵把闽越人给打了回去。 至于东瓯国 刘启“朕看起来像是做慈善的吗” 等着授田的士兵们“俺的房子票子呢” 于是乎,在大汉与闽越的愉快交谈下,东瓯被一分为二。西北边的乌伤县山阴县回蒲县等今浙江义乌金华横州台州一带被划入汉朝,余下的都归闽越。 对于这一决定,东瓯王表示不服,但是在郅都找到他做了番思想工作后,他立刻表示这么做很好,并且愿意留在庐江郡当一富家翁。 刘启被这通情达理的态度给感动了,于是下令把东瓯王与东瓯贵族迁至三面是山,易守难攻的汉中郡。 当然,官方的说法是庐江郡百废待兴,为恐不能好好招待东瓯王,所以才会下次命令。 于是在大汉皇帝的热情攻势下,暂居庐江郡的东瓯王与贵族被加急送往汉中郡,而剩下的东瓯人被一分为五,分别在庐江郡,会稽郡,长沙郡,以及蜀郡定居。 “臣听说,家上建议将东瓯的移民以家庭为单位分到各个郡里。”因为东瓯王奇怪的让人难以吐槽,所以文党转移话题道“如果殿下不横插一脚,会稽郡该吃下东瓯的所有移民。” 为此,会稽郡的官吏也是颇有微词。毕竟对古代的地方官而言,评价政绩的三大点永远是人口,税收,以及粮食。 那些和东瓯王一起逃来的移民自然是以青壮年居多,搁在会稽郡守眼里就是现成的劳动力。 可是刘瑞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上千名青壮年人若是被武装起来也能攻下一个县吧” 文党的眼睛一眯,随即笑道“原来如此。” “孤也不想以最大的恶意猜测他们,但是为了大汉的和平,为了当地黔首的安全,孤只能这么做。”刘瑞相信后世人对移民,尤其是大规模移民都没啥好感。 因为有历史的教训摆在那儿,所以不想被五胡乱华或是外来者反客为主的话,就必须控制移民数量,确保主体民族的人口占比。 别以为刘瑞是在胡言乱语。 这是后世的学者根据西班牙的光复运动和中东之春所做出的研究,亦是无数国家用血泪总结出的教训。 对于东瓯,刘瑞的感情十分复杂。 既有因后世的滤镜而下意识地想要优待他们,但又怕东瓯人背后给他来上一刀。 毕竟在领土扩大时,区域矛盾永远是最难解决,同时也最好时间门的。 远的有秦末前的六国余孽,近的有被赵佗吞并的百越贵族不断复辟。 这么看来,东瓯能撑到今天也是不容易。 “除了把东瓯的移民迁至各郡,孤还准备向会稽郡的南边迁徙五万人,鼓励他们与东瓯人通婚并推行汉字。”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