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胤禟南下
有那两只死鹰,有皇上那番决裂之言,他是不可能再当上太子。 但一天未尘埃落定,就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结果…… 五十六年二月,皇上也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他。派人传谕,言说你疾病初愈,可有什么想吃的?可以使人跟朕禀报。虽然朕这边什么都有,但不知什么适合你,所以不敢送去。 这不敢二字听得胤襈心头猛跳,忙不迭本宫中跪求,言说自己可承受不起这不敢二字。 然后,康熙又恼了。 特别惆怅的召见诸皇子:“老八就是多疑,总把心思用在无用之地。朕因他病刚好,派人传话问他想用什么东西。朕这里虽什么都有,但不知什么适合他,所以不敢送去。结果你们瞧瞧,他竟以说不敢二字怀疑。说承受不起,来门上跪求。无事生非,让旁人瞧了成何体统?” 诸皇子:…… 在心中默默给老八默了一哀,再悄悄羡慕下不在京城的老九、老十四。 然后就七嘴八舌地开始声讨老八,劝他好好的,让皇阿玛省点心。 帮他说话是不敢帮他说话的。 毕竟去年四哥先从热河行宫回来瞧瞧他,就差点被打成了八爷党。血的教训就在眼前,谁敢再明知故犯? 老八惨的哟,连阿灵阿都要替他默默掬一把同情泪。 觉得他这会子就像去年被福晋疯狂约束下的自己,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 怎么都没有个对时候。 当然,自家福晋是为了他好,心心念念想着的都是他。所有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他更好地将养身体。 而皇上这…… 似乎把老八当成了一只猴,杀给鸡们看。好让他们知道不听皇命,擅自筹谋的下场。 啧,明明立一个新的太子,就能名正言顺,减少不少纷争的事儿,可皇上就是迟迟不肯。以至于那些个废太子党们还含心怀希冀,以为自家主子还有机会。 这不,小卒子检讨朱天保就冒头上书请复立胤礽为太子了吗? 惹得皇上当场震怒,质问他为何违旨上奏。结果那二傻子事到临头却爱惜起了自己这条小命,竟然说是听他父亲说的,他爹命他上奏的。 差点孝死他爹。 康熙着人查明真相之后,直接斩了这个不忠不孝的家伙,也狠狠杀了杀某些人心中的希冀。 再不敢轻易试探,唯恐做了朱天保第二。 皇子们无奈,只好在孝字上大做文章,积极表现自己的与世无争。只有四阿哥从户部转到了刑部,又开始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翻看陈年卷宗。 拿出当年户部清欠的精神头来,似要把所有的积案、悬案都一扫而空般。 康熙见了都忍不住皱眉:“勤于公务是好事,但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须知过犹不及呀。朕让尔等轮值于六部,可不是让你们去做六部官吏的。而是让你们都了解六部日程,更好为君分忧、为国效力的。你既有大志,岂不知自己这一身关系如何紧要?” “诸葛亮事必躬亲,生生把自己累死,最后也只是个丞相。何如刘邦知才善用,从区区亭长到君临天下?” 这要是换了个皇子,或者换在胤禛没有跟康熙坦露心思之前。 他都得扑通一声跪下,把自己额头磕出血来,连说皇阿玛多虑,儿子不敢。 但如今,胤禛只认认真真倾听,恭恭敬敬行礼:“儿臣多谢皇阿玛教诲,是儿子本末倒置。多亏皇阿玛振聋发聩,及时点醒儿子。才没让儿子舍本逐末,将路越走越窄。” 见他如此,康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挥手让他退下。 胤禛也不怠慢,火速改掉事必躬亲恨不得将自己累死的作风。很提拔了几个可用之才,在刑部搞了一个受他直接领导的小班子。 专门冲那些个疑难积案下手,短短月余就告破了三五起。 连已经打好了主意,绝不掺合这些的刑部尚书都不得不灯写折子,把四阿哥夸了又夸。 结果,事实证明,破案什么的都是小儿科。 四阿哥能耐到可以找出律法上的漏洞,详加推敲,细细地写成数十页的超厚折子。请修律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能不能修,修到什么程度不要紧,光是这个着眼之处,就比其余只知道讨好孝顺的阿哥们高明了不少。 当然在风险上,也大了不少。 以至于当起居注官,日日陪在皇上身边,对皇上颇有些了解的虎圆都找机会私下提点他。 示意他别贪功冒进,须知行稳才能致远。 别忘了八阿哥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