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太后教儿 这心意、这功劳、这恩情,我……
终于想明白的太后笑, 一改往日冷淡疏离,再看好大儿的目光都热情亲切了许多。 雍正 只愈发感谢自家姨母,多亏了她老人家不辞劳苦。每日举哀都已经够累了,还坚持往永和宫帮他劝解生母。若不是她, 生母这钻进牛角尖就不愿出来的执拗性子, 还真不好转过这个弯儿来。 而今虽然几年监国、皇阿玛在时数度欲禅位。 还亲自给他操办了生辰, 让他穿龙袍, 坐龙椅, 连年号都给先想好了。临终之前又是口谕又是遗诏书的, 里里外外, 上上下下, 无不名正言顺。 如今连周边列国, 都知道大清天下交给雍亲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管生母如何,都动摇不了他半分。 可人么, 都是贪心的。 得陇望蜀。 越是完美,就越追求完美,容不得丝毫瑕疵。 幼时他不明就里, 只知道自己家在生母与养母之间左右为难,对生母颇多芥蒂。后来知她为难,又迫于时势, 还赶着生母终于有了让她扬眉吐气的十四弟。 自觉不自觉的偏私之下, 母子关系愈发疏远。 生母甚至一度想支持十四弟夺嫡,让自己给十四弟做个裕亲王。亏得虎威弟弟料敌于先,早早掐灭了十四心中那根野望的小火苗。才让他们母子因为共同的目标, 重新有了默契。 而这一路走来,亏了姨母跟虎威弟弟。 唔,好巧。 太后也这么觉得, 并忍不住唠叨了两句“哀家自幼进宫,以区区官女子身份小心侍奉在孝懿皇后身边,后来得她赏识安排着伺候先帝。近五十载后宫沉浮,早就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切只从自己考虑、只为自己考虑的性格。鲜少能易地而处,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偏哀家自己习惯成自然,并不能看清自身缺失。只你姨母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真心真意地帮扶我,劝着我。没有她,咱们母子之间断无如此和睦。这心意、这功劳、这恩情,我不忘,皇上也该铭记。” 对此,雍正心中自然万分欢喜且愿意欣然从之的。 但他恐自己答应得太快,生母心中又生疑惑。久而久之,甚至在旁人教唆之下,觉得自己对姨母比对她还好、还上心。 于是,他非但没有答应,还略皱了皱眉“姨母自然是好的,但说恩情,也太” “太什么,太过了”太后冷眼,万分不悦地盯着他“皇上可别忘了,当初你被抱在孝懿皇后宫中,连哀家都只能被叫一声德额娘,更遑论我那可怜的妹子了。从礼法上,小佟佳氏才是你的正经姨母。孝懿皇后让她入宫,就是恐自己不治你无人照料。” “可这种情况下,她还是越过了小佟佳氏,忽略了与我之间的种种矛盾。执意在临死之前,还将你托付给我那可怜的妹子。所看中的,不就是她对你发自内心的关怀吗四十六年,弘晖落水,淑宁不顾自身安危、不顾自己骨肉,先把你儿子从荷塘捞上来。” “若没有她,就没有弘晖。而痛失爱子,当时还有身孕的皇后说不定也没有生母护着,弘旻会怎样还需要哀家多说吗就连你,没有皇后这个贤内助,会不会意志消沉直接被排除在竞争范围之外,都未可知。毕竟先帝会选你,子嗣也是很大的加分项。再有,四十九年你时疫,一度垂危。是虎威跟你姨母悍不畏死地主动照顾你,帮你脱离了难关” 太后冷着脸细数淑宁对胤禛一家子的种种照顾,数着数着,这眼泪便顺颊而下。 这些,原本都是她这个当额娘所该操心的事情,妹妹事无巨细,全都帮她操持了。且不顾自身安危,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就因为当年她的那几句请求。 是的。 虽然这么些年,淑宁一直扛着受先皇后所托的大旗。但德妃始终相信,跟自家的姐妹情深相比起来,先皇后就是个屁。 妹妹受人之托,受的,应该是她这个姐姐之托。 为的,自然而然也是她这个姐姐。 当亲妹妹为了自己这个姐姐的请求,几十年不改其志。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在鬼门关前打过转的认知深入己心,太后这满心感激就犹如翻江倒海。 连前头要学仁宪皇太后,做个吃喝玩乐太后级背景板的事儿都给抛诸脑后。 只认真严肃地盯着自家好大儿“古人云生而不养,断指可报。生而养之,断头可报。非生而养,百世难报。你姨母对你就是如此山高海深之恩,皇帝可不能丧良心。” 这话重的,让雍正都直接给她跪了“皇额娘金玉良言,简直如醍醐灌顶,浇尽儿子心中蒙昧。您放心,儿子听您的。自此以后,必然对姨母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