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第二十四章
也没把话说死。 作家们觉得,她这跟说死了也没区别。 正事看来是聊不下去了,朴恩智伸手叫服务生点咖啡,金恩淑则是在好奇的问后辈,宋景那么苛刻的条件,她为什么签约。 韩沐妍没什么不能说得,项目都以播到第九集了,什么都能说,“我冲着您签约的,您的项目很受那边市场的欢迎,这项目会爆的概率很大。” “只是这样”金恩淑不解,“这跟赌博有什么区别” “做项目本来就是在赌啊,哪有一定能成的呢。”韩沐妍笑道,“这就是我当初要签下男一经纪约的原因,我没办法分到项目的营收就只能剑走偏锋。如果项目爆了,李明浩在那边的市场身价会涨到一个很夸张的数字,那边即不是导演中心制,也不是作家中心制,是演员中心制。” 作家们齐齐扭头盯上她,什么玩意儿 “早些年他们也很在意制作团队的力量,好的作家好的导演就是能出好作品。但他们市场太大了,十几亿的市场体量,大到只要找到大众接受度高的作品,有名的小说,本身就能吸引一波潜在观众。剧本由小说改编,大体框架就有了,找一个不算烂的导演,亏损的概率很低。” 制作人跟作家聊的全是生意,不谈创作,“片商都是做买卖的,我们这些做买卖的打好地基压低亏损的可能后,就只会关注怎么能赚得更多。请来有名的演员就是能赚得更多的方法,演员越出名越容易拉倒投资,最有名气的那一波演员只要能抢到他们的档期,先期就能赚回制作费。” “等剧能播了,广告还能再收一笔。他们的制作环境很宽松,我是说对待广告的限制上。国内有放送通信委员会盯着,要是在剧里贴太多广告会被警告。那边不是,那边广告随便插,本身又是制作完成过审核才能播的机制。品牌方没看到剧的成品之前,只能信任演员的知名度,以此判断要不要投广告,投多少。” “越有名的演员,在剧播出前剧方造势时,就有越多的品牌方相信剧会火。如果剧火了,广告费水涨船高,之后还有周边开发,那就是大爆。要是剧不行,有名的演员也能保证剧方靠拍摄前已经签下的广告回本。本钱能收回来全靠演员的粉丝体量撑着,有这种知名度的演员,只要剧方能签下来,怎么算都不亏。” “换句话说,在那边的市场,演员就是收视率的保证。而市场的规矩就是,谁能让制作方赚钱谁就值钱。世上的事都是此消彼长,导演和作家的重要性被削弱了,演员的存在感就水涨船高。相对应的,演员的身价也会越来越高,李明浩在国内的身价到那边就是白菜价,他是我签这个项目的主要原因。他比这个项目能给我带来的营收更多。” 面对宋景这样代表电视台的人,韩沐妍更喜欢在他们面前装傻,傻乎乎的年轻人才好忽悠啊。面对未来搞不好会合作的作家群体,制作人从来不惮于在他们面前展现自己的手段,这是在给潜在的合作者们炫耀羽毛,好证明跟她混一定有肉吃。 孔雀开屏一样的制作人让作家们面面相觑,信息内容过于奇特,超纲了。 朴恩智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金恩淑对这段话的理解则是,这样搞市场会被玩坏掉。 “演员只是一部剧其中一块组成部分,不能说他们不重要,但也没重要到这个地步。”金恩淑无法理解,“如果什么都是演员说了算,那演员的权利会被无限放大,有些狗胆包天的崽子们都敢改剧本的。”扭头看后辈,“你也碰到过吧” 隐隐翻了个白眼的朴恩智颔首后顺着前辈的思路,“小作家碰上大演员被压制都是有可能的,如果那边的市场更推崇演员,剧本岂不是随意改那剧能看吗” 韩沐妍轻笑出声,“这就是市场大的好处。市场足够大,即便观众分流也足以养活一些小而美只做精品的制作公司。不像我们,做出来的片子没办法卖给三大台基本就代表亏损。大市场的底气就是,让想赚钱的商人去赚钱,让想玩艺术的文化人去玩艺术。后者是会活得艰难些,但只要能坚持,也不是活不下去。” 金恩淑不赞成这个说法,“剧只要是精品就一定会爆,剧爆了,演员才会有名。只有剧捧人,哪有人捧剧的。” “所以市场是自由的么,演员能赚钱的时候,钱就会流向演员。反之,演员不能赚钱了,钱自然也会流走,去向能赚钱,能出精品的制作公司。”制作人很是开放,“我们看着风向动,现在那边更在意演员,我就是借一股东风而已。” 朴恩智的咖啡到了,也产生了新的好奇,“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剧一定会在那边爆呢,我是说,除了赌博之外的信心是什么” 这就涉及到如何观察市场风向了。韩沐妍摆开阵势,先点了根烟,再跟埋头案桌一心搞创作的文化人们详聊,如何收集数据,怎么判断风向在哪,以及要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