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榕城是怎么打下来的
/br> 名声好也有好处,买活军入城之后,受到的反抗是较小的,老林这些百姓们虽然手里的银钱用了不少来储粮食,但至少不担心乱兵屠城,买活军的兵丁居然也不勒索钱财,固然倒是有人主动给他们塞钱,但多数兵丁是不太收的,因为他们的军纪很严明,士兵都在长官的看守下,以五人为一组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拿了银子也没什么用,买活军这里又不用银子,拿银子兑钞票是要登记身份的,若数量很大一定会引来后续的调查。 不勒索钱财,也不杀人,又不奸.□□女幼童,这不是比朝廷的驻军还好得多了?榕城府的老百姓很快便感恩戴德起来,顺服地接受着后续的安排:登记户口、划分街巷住址,买活军在城里拆了很多窝棚户,又强行抓了乞丐流氓,把他们送走,也没有激起多少反抗的声浪,总之,除了许多百姓都拿出银子去换钞票,并且要被迫去上扫盲班之外,城内许多人的生活变化不太大——像是老林,他每日里一直是卖水的,那现在也还可以去卖水,只是一个月给官府交三百文钱就行了,他要多雇人就多交钱。 他的两个儿子,本来都是跟着他干的,但一个月交九百文,这不是林家承受得起的,就服从买活军的安排,去建筑队里帮忙做活,一日二十文钱,管一顿饭,反正不多不少,总比原本帮着运水要多赚一点点,而老林便难免比从前要多花一些力气——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好处,因为他们一家人全都认了字。 虽然是简化字,但也让老林非常的欣慰——他自己是认字的,因家道败落时他已经十几岁了,但两个儿子便完全无力让他们去认字了。买活军的学堂居然不要钱,如果有本事继续往上读,读到高级班都不要钱,这简直比城墙能随便炸塌还要更不可信。 里外里,这一年就是省了七八两的束脩,买活军卖的炭笔和纸张又便宜,他们连一般的卷子答题都是写的炭笔,还发明一种叫鹅毛笔的东西来蘸墨水,总之就不使用毛笔,因为毛笔字不好练——而且和炭笔不是一回事儿。炭笔的话,写字的难度的确也小了许多,总之是大大降低了读书的门槛,练字的使费连老林这样的卖水人家都不觉得贵。 所以,不管老林在外头是如何同情三坊七巷的老亲戚们,他对于买活军其实还是怀抱了一种好感的,他不去新开张的超市,并不是因为畏惧、排斥买活军带来的新东西,只是有些自惭于身份,似乎像他这样的人,是不配进去一观的——他又买不起,家计紧巴巴的,这样的人进去,岂不是给伙计们添了麻烦吗? 若不是今日受到了那个建筑工人的鼓舞,老林也是不会进去的——这个头上生了瘤的女娘,和老林的儿子是同事,因为相貌的特异,儿子回家还说过她几次。因此她不认得老林,老林却是认得她的。 既然连建筑工都能进去逛逛,那老林便也觉得自己仿佛有了这个资格了,那个女娘说的话无形间也鼓舞了他,‘不买也去逛逛’,是啊,他也算是六姐治下的顺民了,凭什么不能去逛逛,便是带些热闹去,捧捧场不也是好的? 卖水一定都是清早天刚亮就动身的,如此才能赶得上早起第一波送水的高峰,因为无人帮忙,老林只能往返几次汲水,如此,送完水到家已是午饭光景,妻子从学校回来,忙忙碌碌地煮着午饭,一大把米线煮了一锅,杂了青菜、腌菜、鲨鱼滑,简便而又鲜美,洒一点辣椒粉,两个儿子也从学校回来,一家人各自盛了一大碗,话也不愿多讲,都饿得厉害,稀里呼噜地在桌前门口急急地吃了起来。 “今日谁洗碗?” 林太太一放下筷子就问,扫了两个儿子一眼,先发制人道,“我腰是又痛起来了,做个饭都吃力,下午还要去纺织厂,我是洗不得了!” 老林送了一早上水,如今身子骨也疲乏,两个儿子都惫懒,老大先道,“堆在那里,晚上吃完饭我来洗。” 见母亲要发火,方才去井里打了水来,乖乖蹲在院子里阳沟前洗碗,一边洗一边和母亲聊天,“你纺织厂做得还可以吧?腰怎么样?” “要不以后索性不做中饭了,街路上买了吃也不贵。” “你老婆不讨了?钱不省了?” 榕城女人说话很硬,一句句好像都是顶着心肺,老林隔着纸窗慢慢听着,也不由得会心一笑,自己换了一身上课的衣服,“我走了。”他年纪大了,学得慢,拼音老考不过,和妻子一样都是半年了还在读扫盲班——虽说对于他来讲,扫盲班不过也没什么妨碍,但若不识得拼音,日后生活不便之处很多,横竖老林送完水也没别的事,因此还一直上着课。 “今日走得这么早?” 家人都有些诧异,老林只笑而不语——倒不是他故作神秘,而是家里略略也有一些积蓄,这事两个儿子都知情,便不敢带他们去超市,怕小孩子不懂事,看到这个也想买,看到那个也想买,因此要自己先去看看,若是贵得买不起,倒也罢了,若是贵得有限,居然还能咬牙买一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