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对东瓯好意 三更合一,226w、22……
李牧和王翦在让朱襄被揍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朱襄都已经在前往东瓯王宫的路上, 他们再烦恼也无可奈何,只能想着朱襄之后挨揍的模样自我安慰。 王翦看向李牧的眼神中有着哀怨。他想,以后都无法再尊敬地称呼李牧一声“李将军”了。 李牧一牵扯到朱襄, 行事就特别离谱。 一般人遇到这种事, 扛也要把朱襄扛走啊,你怎么还随着朱襄的性子来? 李牧坦然地与王翦对视。 王翦默默移开视线。明明做错事的是李牧,怎么尴尬的是自己? 见气氛不对, 朱襄赶紧起了话头,引导李牧和王翦说起越国的过往。 春秋时,越国核心领土在江浙一带。 晋楚争霸, 为牵制彼此, 晋国扶持吴国,楚国扶持越国,让吴国和越国逐渐强大。越王勾践起, 越国进入最繁盛的时期。史书上记载的春秋五霸其中一个版本, 就将越王勾践列入其中。 即便战国初期,越国经历了“越人三弑其君”事件, 国力也仍旧强盛。那时连齐国都惧怕越国, 在越王无疆伐齐时派遣使臣劝说越王无疆,楚国更弱,打楚国。 越王无疆真的信了,调转兵锋去打楚国, 然后被楚威王击溃,越王无疆被杀。齐国趁机出兵,击溃徐州的越军。 越国至此分崩离析,地盘从与齐国接壤,龟缩到浙江南部, 甚至被赶到更远的闽地,与当地土著融合。 一说到打仗,李牧和王翦话就多了。 李牧不能理解:“打仗岂是儿戏?既然出兵,只有进退两种结果,怎会中途变更目标?” 打仗不仅仅是将领带着士兵出征,除了后勤,情报收集也至关重要。战场地形气候,敌方将领兵力,是否可能有援兵……任何细微之处都可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虽也有迷路之后顺手灭国这种事,但那是力量的绝对碾压。越国难道认为自己碾压楚国?楚威王时,楚国正值强盛吧? 王翦不能理解:“就算要攻打楚国,也该集中力量。为何越王会在徐州分兵?” 越王无疆打楚国的时候,分了一支兵力留在齐国,被齐国击溃。楚军如此强大,越国倾全国之力都难以战胜,王翦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越王分兵的理由。 朱襄道:“打仗的事我不懂,我只是不能理解他已经有好几个成年儿子,为何御驾亲征这么危险的事,还不立太子,导致后继无人,后人分崩离析。他真的很自信。” 朱襄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到秦始皇一把年纪(古人四十九岁不算小了)巡游天下,也没想过自己会死在路上,后继无人。大概国君们过分自信是通病。 身在吴城的政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雪姬赶紧要给嬴小政添衣服。嬴小政嫌热不肯穿,拔腿就跑,一大一小在院子绕圈子。 三人吐槽了一下越王的骚操作,感叹了一下越王无疆的脑回路。 事实比小说更没逻辑,小说家都不会写这么蠢的君王。 偌大一个越国,就因为一代君王骚操作瞬间无了,从诸夏有名的诸侯国之一退化到南蛮,真是可悲可叹。 当年吴越都是被认可为九州(狭义中国)的一部分。《禹贡》中古九州的记载就有扬州。 “祖上阔过”,真是后代锥心刺骨的痛。 朱襄、李牧、王翦三人在马车上说越王蠢,等到了王宫,朱襄就会改口只提越国曾经的辉煌,不提越国的痛处。 他是来交好东瓯的,不是来结仇的。 东瓯王谦恭地将朱襄迎到王宫,几番请朱襄上座,朱襄几番推辞。 之后东瓯王虽不再勉强,但朱襄所坐的位置也与他很近,以表示他对朱襄平等以待。 王翦只知道朱襄洒脱的一面。现在见到朱襄在礼数上分毫不错,真有一种大儒的错觉,不由内心惊讶。 他瞟了一眼李牧的表情。李牧仍旧八风不动,看上去似乎很习惯朱襄的这一面。 王翦在心里暗道,看来自己对朱襄还不够了解。 朱襄好歹也是荀子手把手用戒尺教出来的高徒。荀子教出来的高徒虽说不一定是大儒,但在礼仪上绝对挑不出错。 为了给东瓯王留下一个好印象,朱襄铆足了劲。 就是他劲头铆得太足,让东瓯王浑身不自在。东瓯王身旁陪坐的重臣也感觉浑身就像是被虱子叮咬似的,难受极了。 只有少数重臣眼睛放光,那隐藏不住的狂热神情,让朱襄这么大心脏的人都忍不住移开了视线。 有点可怕。 朱襄先用周全的中原礼数与东瓯君臣拉开了距离感,然后对越国的曾经侃侃而谈,夸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