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太倒霉
么给脚上踩了这么多的泥? 十里庄,村子的东边,空地上摆着许多麦秸秆和泥做的泥胚,黄义腰里系着上衣外衫,直起腰看了看刚从屋子里移出来的这些泥胚,叹息道:“以后若都是好天,入冬前咱们还是能把房子盖出来的。” 黄家长子提着一坛清水过来,揭开上面的黑陶碗倒了大半碗递给老父,道:“爹,不剩多少了,您歇着吧。前些天我们去扛活儿,问了城里青砖的价格,虽然比家里的贵一些,但我们的钱还是能盖两间出来的。实在不行,咱们买些青砖,不能到冬天了没个地方住。” 黄老头说道:“省着些钱,我是想送义儿去读书。如今太平无事,读书还是正途。” 黄家长子面露反感,低声道:“当初父亲在那些清军手下几次受刑,儿不欲家中小辈再与朝廷牵连。” 他的几位堂哥,早些年受大伯牵连,还死了几个。 朝廷不好,反清复明的那些人,也没有几个好的,黄家长子现在就想家里人只守着几亩田,不缺吃不缺喝的便好。 黄老头点了点长子,道:“你从小就是这样,恨不能一件事只有好处没有一点坏处,要不然就全不要了。” 说着转过身,走出泥胚子队伍,在外面捡了个小凳子坐下,又道:“今儿个也做不成活儿,一会儿你带着宇儿他们几个再去京城一趟,找些活儿做,回来的时候捎几斤糯米。另外,再打听打听辰儿的下落。” 黄家长子名宽,下面的两个弟弟,一个叫黄完,一个叫黄宇,虽然大家都已有了儿子,但老父在堂,他们做什么都还要听大哥的调度。 他们去京城做活儿好几次了,不止一次打听跟他们同行过一段路的小家伙儿,然而一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有。 黄宽早就怀疑,那个小家伙心眼多着呢,不定给他们的不是真实信息。 可老父惦记着要把小家伙塞给义儿的二两银子还了,这些话黄宽就不多说了,免得让父亲误会是自己不想还银子。 “行,这次我再换一条街问问。” 这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黄大伯”的喊声。 在另一边照看田地的黄义登时放下水瓢,跑过来,看到正往这边跑的小孩儿,不禁满脸笑容。 “辰儿,你找到亲人了?” 黄义跑过去接住小孩儿,看了看在后面跟着的康熙等人,确确实实地放了心。 虽然只是同行一小段路,黄义对这个听话的小孩儿,却是颇为挂心的。 “找到了,”苏辰还记着自己是怎么跟黄家人说的,转身指着已经到跟前的康熙道,“这是我大伯,那个是我大伯家的儿子。” 黄义向他们点点头,道:“家里简陋,请这边坐吧。” 康熙知道这一家子的来源,连同黄宗羲这些年的活动,早两日便放在了御案上,因此对这家人他一点不好奇。 就是觉得有些不高兴,怎么成儿子大伯了? 大伯就大伯吧。 康熙客气道:“辰儿说了,此前的一路,多亏你们照顾。” 梁九功和侍卫们手里提着一盒子一盒子的礼物,皇上话音刚落,他们就满脸笑容地跟黄家人点头。 黄宽也扶着黄老头,迎了出来。 两人先看了苏辰一眼,才和康熙寒暄。 一边寒暄,一边引着人往临时用几根木棍扎出来的,光秃秃的篱笆小院儿走去。 黄家其他人也得知来了客人,妇人们紧忙地烧茶,黄大嫂最是热情,还把二儿子叫过来,让他去前面的集镇上买烧鸡来待客。 一群人就坐在院子里,康熙和黄老头说话,问的都是朝廷对他们这些灾民是如何安抚的,谈话间还涉及黄家人逃难时在路上的见闻。 小保成坐在阿玛后面听着,然后第一次知道,自己大哥当初是和流民混着,才走到的京城。 小保成有些心疼,转头找大哥,却见大哥正笑呵呵地在和这家的孩子说话。 大哥太好哄了吧。 小保成又有些嫌弃。 而常海和察岱,心疼之余,很快地接受了辰儿在外面落难时,这些对他提供帮助的朋友。 叙过旧,一群孩子就跑到黄家人这两天开出来的荒地上,看他们种下来的红薯。 苏辰这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和黄义说了红薯粉条、红薯干的做法,希望黄家人能凭借如今在京城还是个稀罕品种的红薯立足。 黄义担心这小家伙是把他大伯家的秘方说出来了,拉到一边问他。 苏辰好笑道:“我大伯家不靠这个秘方吃饭,你们放心用。” 还真是啊。 黄义觉得这个小孩有点神奇魔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