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军屯
相比于秦鱼六岁时候受封西乡只是得到了一张帛书,这回他受封安平君,则是跟立太子一样,需要举行隆重盛大的受封礼。 这是秦王要求的。 这个受封礼,更像是一种宣告,宣告六国,秦国有了一位安平君,可以代表秦国外交的那种。受封礼足足准备了三个月,受封地在栎阳,受封时间定在秋收之后。观礼者,有秦国的宗室、大臣,各国来使,以及栎阳和从其他地方蜂拥而来的百姓。 秦鱼穿戴着特地为他缝制的封君礼服,只用一根金簪固定住头顶的发髻,他按照奉常的指引,在庄重肃穆的鼓乐声中,在百姓们敬畏激动的视线中,从位列两侧的百官面前走过,走向站在高台上等待他的秦王。 等上了高台,秦鱼大礼跪拜秦王。荀子高呼: "授冠!" 相邦范睢端着放有弁(bian)冕、玉簪、和金印绶带的漆盘上前,秦王从秦鱼头上取下金簪,放在漆盘里,取来弁冕给他戴在头上,捋顺樱红色的系带,在他下颌处打上君子结,然后取来玉簪簪入弁冕,将发髻和弁冕固定在一起。 授冠之后,就是绶印。 荀子念了一段长长的祭文,向上天告诉秦鱼的功绩,秦鱼的品德,秦鱼的志向……繁琐隆重的受封仪式过后,就是与民同乐的考课大赛。 今年栎阳的考课大寒气氛分外热烈,他们栎阳的公子鱼,得大王亲绶封君,这是他们整个栎阳的荣耀,他们愿意追随公子鱼,为他的荣誉喝彩! 这一年,秦鱼十二岁。 秋收过后,白起用兵,一举夺下南阳之地,给持续了一年的征战画上了句号。 白起将军队驻扎在太行山脚下,修筑邬堡,加固之前一直在修建的堡垒,打算带着十万军卒就地过冬,等明年,继续攻打韩国。 白起的下一个军事目标,是野王。 其实,白起已经计划好了,今年秋天就能整个截断上党,当然包括将野王攻打下来。 但是,从上郡和栎阳发来的两万牲畜绊住了他作战的进程,牲畜是他跟秦王要的,现在秦王如数给他送来了,他总不能眼看着它们饿死、跑掉吧,所以,其实一直到秋收之前,白起手下的十万军卒,除了进行最进本的军事训练和警戒,其他的,呃,都去修牛羊圈和放牧去了。 牲畜也是要过冬的,这两万牛羊不 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养的,为了不让这些牲畜在冬天里冻死,白起只能暂时放缓征战,先给这些牲畜修好圈场,储备饲料。 等将牲畜安顿好后,就到了秋收的时候了,秋收之后,白起带军继续朝前推进,等快打到野王的 时候,遇到齐国使者从此经过,白起问他要去哪里? 齐使: "去秦国。 白起: "去秦国做什么?" 齐使: “贵国安平君受封,我王受邀派吾等去观礼。” 白起:".……放行。" 齐使战战兢兢的在秦军虎视眈眈下离开南阳,朝函谷关而去,白起则是送了一百头牛一百头羊一百袋粮食给野王邑的百姓们,让他们一起庆祝公子鱼得封安平君。 已经驻扎在野王做好作战准备的韩军面面相觑,都搞不懂这个杀神什么意思。 白起什么意思? 白起意思简单的很,野王就在那里,今年打还是明年打,都一个样,要是明年打,秦国这边无论时间还是粮草都会更充裕一些。 不是攻打野王的时间充裕,而是等着接手上党的时间更充裕一些。 秦王四十四年的冬天比往年要更冷一些。近几年天气就是这样,冷热无常的,但如果上一年还算暖和,那么下一年有可能会变的更冷,不仅粮食会减产,牲畜也很难熬过寒冬,人要好一些,但没吃没喝的,相比于牲畜,也没好到哪里去。 以上说的都是六国百姓,秦国的百姓,虽然冬天也不太好过,冷是肯定的,但这几年冬天,也没听说秦国哪里有冻死的饿死的? 外头北风呼啸,有雪渣子随着风打着旋儿扑打在厚厚的黄土墙上,黄土墙里面…..呃…正在唰羊肉锅子。 这里是太行山脚下山窝子的一处进出口,自从秦兵来了之后,这里的韩人百姓就往山里跑,有后来下山,归于秦军的,自然也有没下山的。 秦军在此观察了大半年,确定了几个韩人上山下山的山窝子,分别设立了百人的驻扎点,一个是为了屯兵过冬,二是为了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守株待兔,逮受不住饥寒下山的韩人。 反正都是要在这一带军屯过冬,为什么不找一个一举两得的呢? 一个韩人俘虏就是一点军功,虽然 这点子军功要比在战场上正经的砍下敌人的头颅要少,但也能换肥羊,换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