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第八十五课
> 蒙恬撇嘴。 十六岁怎么了,他们家陛还十三岁就登基了呢。 就十六岁献计救了皇帝么,至于这么夸么,都“千古一帝”,谁还比过谁了似的。 嬴政倒没想到这方面,他正专注地听李晓诗说那位满分皇帝的事迹。 之前丝绸之路的特色课,作为“千古一帝”,其他人员似乎都默认了他和刘彻李世民自成一团的,而事实也正如此,只有一个层次的人才有话题,除了李晓诗。 当的二百多天里,他和李世民之间有交流的,交流还少,每天都会有互动,受于平台掣肘,聊的内容很有限。 更别说华夏自古都有王见王的说法了。 皇帝们凑堆,其实彼此之间都很淡的,更像君之交,行止都内敛守礼,就连汉武帝那个看起来很外向的人、在课堂期间对他和李世民也都保持着一种疏离的距离的,所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并算多。 眼听到李晓诗说起这个人,那自然多了几分好奇与探究。 他也想道,这样一个虽然和“秦皇汉武”一起位列“千古一帝”、在后世百姓中的评价却要远远甩开“秦皇汉武”一大截儿的“六边形皇帝”,究竟怎么成长起来的。 ——别以为他之前看李晓诗上传的后世视频,没看到那些“弹幕”上的:宁穿贞观穿秦。 ……哼。 “大业十二,李渊到太原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和他父亲一起到了太原。盛极一的李唐王朝、被人称为太原公的李世民,一生的辉煌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李晓诗措辞都很尽力地在“文绉绉”了,除了加几个新入识库的成语进,收效甚微:“李渊李世民在太原的候,隋王朝已经如同海上的浮木,正风雨飘摇,行将就木,天大动,叛乱四起。” “当,李世民还和父亲一起,剿灭贼酋魏刀儿的起义,平定了这一场反隋叛乱。” 大业十一十六岁,这个候当然十七了。 同样的轻。 “后来,李世民预料到隋朝一定会走向灭亡,就开始施舍钱财,蓄养结交各种人豪杰,为将来做准备。之后李渊在李世民的鼓动,正式起兵反隋,也就历上的晋阳起兵。” 听到李世民鼓动李渊起兵反隋,杨坚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那个被反的完全他的王朝、他什么隋的皇帝一样,依旧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天幕,神情间又似有思索之意。 少英才,十几岁就带兵独当一面……这还只武功、而且上次的游戏,这个少力压他杨坚,成为第一,乃文治。 文治武功都极为出彩…… 唉。 杨坚叹气。 难怪他会成为李渊一任的皇帝,估计也早早就从太过来的。 有这样一个儿,谁重视?谁放心托付全部? 而且这应该还嫡吧? ……这简直上天对李渊的眷顾。 杨坚心里泛酸,羡慕已经快要凝成实质,满满当当地从心底溢出来了。 上天其厚待李氏、薄于隋啊! 李晓诗扫一眼记的间节点,继续道:“大业十三,晋阳起兵,李世民率军攻河西,被李渊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军。” “同,他大败隋朝老将宋老生,锋芒直指长安。” “取河东后,李世民开仓赈困,引得数豪杰争相投效。而且他整军严明,纪律严肃,一路势如破竹——” 这十八岁的李世民。 少意气,往胜。 “公元618,隋恭帝禅位给李渊,李渊登基,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 “武德元,李渊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兼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同,李世民率军迎战薛仁杲,面对十万余众的敌军,在浅水原大破击之,薛仁杲降。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太尉,节制关东兵马。” 这都搜集来的信息,又有多次的预模拟,李晓诗只看着笔记上记的关键词也流畅地捋清并讲述。 她道:“武德二,刘武周部宋金刚气势强盛,唐接连丢失城池,李渊决定放弃河东,据守关西,最后在李世民的自告奋勇中,命他率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