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尚书郑秋月
拘束在后宫争宠的范围内,但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响应。
“那宫人的毒药呢?□□,可不是一个小小宫人能够弄到的,毒药是如何进宫的?廷尉左监未免想得太简单了些。
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宫人,若没有人指示,如何敢谋害宠妃?
左监莫非以为能够蒙骗到陛下不成?”
郑秋月目光犀利,盯着廷尉左监,一动不动,她的目光坚定,给廷尉左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左监并不想对视上郑秋月的眼睛。
“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这件事一旦如实禀告陛下,必将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本来朝中的那些蛮族就看我们不顺眼,平日没少针对,这件事的真相一旦告知了陛下,文武两班大臣必将陷入争斗,社稷必将大乱。”
“左监如何知道,这争斗不是陛下想要看到的了?”
郑秋月走到廷尉左监的身侧,看着他眼睛,反问道,她的语气听起来并没有太多情绪波澜,只是在平静地叙述。
但听到这句话的人却陷入了深思,廷尉左监看着窗外的梧桐树,脑海中回响着郑秋月的话。
他祖上便是刑狱之臣,他也自幼就对诉讼刑狱律法极为感兴趣,但刑法诉讼之臣在儒家礼法中是受鄙夷的存在。
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是北朝乱世,饶是他博学多识,精通刑狱,却也无用武之地。
后来王蒙请他出山,为他引荐了当时还只是东海王的刘瑜,他才有机会一展雄才伟略,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亲身经历乱世之后,对于这难得的和平总会格外珍惜,虽然汉家臣子在北朝被排斥,但好歹是安稳下来了。
左监知道刘瑜有心要重用汉臣儒学,只是一直被他身边那些狄族贵族给拦着,因此才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
他能够有预感,这次的事件对于刘瑜来说是个机会,彻底打击那些狄族贵族,实现汉化改革,重用儒生。
只是崔氏一族和他是有些私交,他不愿做那灭族的刽子手,亲手将友人推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左监,你是智识之辈,应当知道陛下的心思,陛下想要改顿兵制,收归兵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更何况,您不过是如实上报罢了,至于如何处置,自然是由陛下做主,您不过是尽有司的职责罢了。”
郑秋月似乎看出了廷尉左监的顾虑,开口就为他解除顾虑,廷尉左监还没说话,一直沉默着的廷尉正监忽然开口了。
“郑尚书,你是陛下身边人,应该是最清楚陛下心思的,您确定陛下确有要打压狄族贵族的心思吗?”
“自然。只是苦于师出无名罢了,再说汉族儒生早就和狄族贵勋势同水火了,温夫人的事件不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吗?”
“既然郑尚书如此说了,我们两个都听郑尚书的,烦请郑尚书同我等一起上书,向陛下禀明实情。”
“这个是自然。”
郑秋月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在刘瑜身边这几年,她早已经知道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虽然平日刘瑜甚是宠幸那些狄族勋贵,给予了他们很多特权,表面看起来,这些勋贵是刘瑜亲近信任的人。
但郑秋月知道,刘瑜真正信任亲近的是王蒙这一群儒生,她知道刘瑜早晚有一天会对这些勋贵出手,现在不过是在忍耐。
那个宫人的确是已故贞淑妃的宫人,但她真正的主子,却不是贞淑妃,而是左将军梁琛送进宫的。
她所听命的主子自然也不会是失宠多年的贞淑妃崔氏,不仅是这小小的宫人,甚至连崔氏,连同整个崔家都是依附于左将军梁琛的。
梁琛乃是先帝时帝王身边的宠臣,曾经的确功勋卓著,但自从他成为左将军以来,就一直骄奢淫逸、擅政专权、滥施刑法,早已引得不少人的不满了。
邵玖虽然不理政事,却也多次劝谏刘瑜早日除掉梁琛,以正国风,刘瑜念及梁琛是一国重臣,未有动作。
谁知这话被传到了梁琛耳中,梁琛便意图要除掉邵玖,多次以南朝妖妃的罪名请求刘瑜赐死,刘瑜亦是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