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唁(上)
容易看到希望,当感谢萧卿才是。”
往年这个时候,匈奴早南下劫掠了,错非这场胜仗,百姓不知会过得多艰难。
“先不管他们,等祭奠过萧老将军,再看匈奴那边是什么反应吧。”皇帝想了想道。
那两个人活着显然作用更大,若能换来短暂的和平,也不枉他们费这一番心思。
“是。”萧崇平抱拳道。
礼部的动作很快,萧崇平刚收到皇帝追封萧老将军为定国公,封他为定国公,爵位世袭三代不降的旨意,礼部尚书便亲自上门,为将军府更换了牌匾。
随后,又派人协助新上任的定国公萧崇平布置灵堂、刻好碑文,皇帝一早就写了悼词,如今又亲笔写下挽联,送到定国公府。
“将军仍在,忠骨死生守边关;青史长留,英魂心存百姓间。”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后,皇帝下旨罢朝三日,帝后二人带着所有皇子公主们,一并去了定国公府。
是的,皇帝罢朝,楚熙他们也跟着放了三天假,所有人都去定国公府吊唁。
楚熙一早就换上了素色的衣服,收拾妥当,像去行宫那次一样,坐上马车。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没有像去行宫那次一样,提前让百姓们避开。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只是皆着素衣,楚熙甚至看到家家户户皆挂了白布。
秋风瑟瑟,落叶纷纷,白布被风吹起又落下,似是给逝者灵魂引路的旗帜。
百姓们或许无法去定国公府中吊唁,但他们也在用自己方式送那人一程。
楚熙其实不能理解这样的感情,在她看来,京城这些百姓和她应当是一样的。或许敬重,但边关太远了,萧老将军做的再多,又与京城的百姓何关呢?
虽然不能理解,但一路看下来,楚熙无法不震撼,有人哭泣,有人掩面,有人神情肃穆,有人唱魂兮归来,有人大声喊着萧老将军走好……
“陛下也来送将军哩。”她听到有人这样说。
皇帝的车辇一如既往的引人瞩目,见到的百姓纷纷跪拜,但似乎无人能盖住萧老将军的光芒。
越是靠近将军府,路上百姓越多,皇帝索性叫停銮舆,直接下来自己走。皇帝都下车步行,其余人自然不会还坐在马车上,纷纷下了车。
于是,在帝后二人的带领下,众人一路步行至将军府。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见到皇帝,他们便跪下磕头行礼,楚熙更加清楚地看到,许多人眼眶还红着。
他们对萧老将军的爱戴发自内心,这是现在的楚熙怎么也理解不了的。几年后,楚熙见得多了,才逐渐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将军府的大门敞开着,有前来祭奠的客人从里面出来。见到皇帝,他们躬身行礼,在皇帝抬手免礼后,默不作声地离开。
因为提前吩咐过,即便皇帝到来,也没有仆从大声通报,似是生怕惊扰了可能归来的萧老将军的英魂。
楚熙安静地跟着帝后,一步步踏进灵堂。皇帝亲手写的挽联高高挂在左右两侧,大大的“奠”字在正中央的牌位后面。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贡品不是瓜果糕点之类,而且一壶酒。
萧崇平跪在堂前,战场上受伤流血也不吭一声的汉子,这会儿两眼通红。
“陛下,娘娘,臣失礼了。”他声音低沉,带着哑意。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似是无言地安慰,从下人手中接过香,亲自点燃,躬身一拜,默然良久,才将香插进香炉中。
做完这一切,他立在一旁,看着皇后上前,重复他先前的举动,同样上了一炷香。再后面,是皇子公主们,整个过程漫长而庄重,到楚熙的时候,最早的帝后的香几乎已经燃尽了。
侧厅设了宴招待宾客,但皇帝还有朝事要处理,没有多待,只意思意思饮了杯酒,留下皇子公主们参加宴席,便和皇后先行回宫了。
出了定国公府,皇帝方开口道:“这个定国公,朕先前便想给他封爵,他一直推辞不肯接受。”
“现在好了,朕追封,他想拒绝也不行了。”
一旁的皇后默然不语。
“臣妾替叔父,也替自己,谢过陛下。”一直走到銮舆前,皇后才开口。
“谢什么?”皇帝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没什么。”皇后只是笑笑,笑容与生辰宴那日极其相似,不是平日里端庄的笑,更加真切爽利,眉眼间都带着笑意,依稀可见曾经的风采。
近日,她似乎经常露出这样的笑,皇帝漫无边际地想。
有些事,皇后一直压在心底,没告诉过任何人——她一度担心过萧家会迎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这个噩梦从她嫁入王府诞生,隐隐约约持续到今年,却在此刻彻底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