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千百度
的进化现象至少出现了4次。
怀汀说:“过去200年里,人们一直认为,翅膀的进化是一次性的,但我们的研究显示,至少在竹节虫的进化历史上,翅膀多次消失又出现。”
怀汀和他的同事们,是在为竹节虫描绘族谱的时候意外获得这一惊人的发现的。他们猜测,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竹节虫失去了翅膀和飞行的能力。
没有翅膀的竹节虫更像枯树枝,因而更容易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融为一体,保护它们躲过天敌锐利的目光。
虽然竹节虫失去了翅膀,但创造翅膀的基因似乎并没有消失。在5000多万年后,由于某些原因,部分竹节虫发现恢复翅膀和飞行能力,会更加有利生存。怀钉说:“最了不起的是,它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重新找回翅膀”。
有些科学家们一度认为,生物的某些特征失去后是无法恢复的,因为需要创造这些特征的基因已经改变了。怀汀却认为,创造翅膀和腿的基因指令也许是相联系的,可能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内会按需开关。他怀疑,这种进化现象可能在其它物种身上也发生过,其中包括蟑螂等昆虫,也许还有昆虫王国之外的更高级物种。
当然,如果按照“进化论”的基本信条,昆虫的翅膀只能进化过一次,某些特征退化之后将永远消失。但就现在的研究显示,某种复杂生物特征的消失,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这一特征,可能在基因中潜伏相当长时间。这些都为生物进化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想到这些问题,杨天忘记了眼前的一切。看见半天没有理自己,而且又离开的远了,晶晶在那里有些忍受不住,一个人又在那儿嘤嘤的哭了起来。
杨天沉浸在对昆虫的认识当中,还是在想着竹节虫。当然,昆虫世界的许多迷,至今还没有揭开,就目前的科技手段,有些还无法揭开。有消息曾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还活着的史前竹节虫。
他们说,已经在80多年前被野鼠吞噬殆尽的史前竹节虫,现在仍有几只栖息在澳大利亚外海的岛屿上。这几只侏罗纪时代便存在的竹节虫,全部都是雌性,是自成一格的母系社会。
这种巨型竹节虫,不会飞行,身长可达15厘米,演化的年代甚至比恐龙还早。
在此之前,生物学界一直以为它们早被圣好威岛上的野鼠吃尽而绝种。据说罪魁祸首便是1918年运补船的造访,让老鼠有机会登上了位于澳大利亚东部600公里的孤岛。
原来生活在这里的竹节虫并没有天敌,因此体型才会演变得如此巨大。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攀岩者在波尔斯金字塔发现两只死去的标本,但并没有人看过活的史前竹节虫。
调查小组花了两天的工夫,在波尔斯金字塔上狭窄的悬崖礁岩与易碎的石面攀爬,最后终于发现3只雌性的竹节虫,正躲在树林叶片中进食,旁边还有一窝卵。
专家说:“看见这些暌违已久的动物,让我们有时空倒流的错觉,这简直连笔墨都难以形容,我们紧盯着这些史前生物,就像是身处于侏罗纪公园一般。但我们却因为担心会坠落悬崖,因此不敢恣意喜悦地跳跃”。他们攀爬时穿越了许多鸟类的粪便,在夜幕低垂时,发现了这3只宝贵的昆虫。
那么,这些昆虫是怎么来到这里的?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是海鸟们将死去的雌性竹节虫,作为筑巢的材料叼来这里,而这些虫体内的卵,却在腹中孵化后得以继续繁衍的。科学家推测,应该还有10只雌性竹节虫仍然活着,雌虫可以不断地产卵,并复制出自己的下一代来。
下一步,科学家们计划,要在圣好威岛成立繁殖区,让这些史前竹节虫,能回到它们原先栖息的灌木丛里。
竹节虫是人类的害虫,但是人类的“仿生学”也利用它们的某些特点,为人类所利用。
竹节虫胸足的腿节与转节之间有缝,遇到敌人,它们就将腿节、肢节脱落,来迷惑敌人。脱落后,还可以再生出肢节来。
仿照竹节虫这一特点,美国科学家制造了排爆遥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设计成竹节虫的模样,长达1.5米,拥有许多长腿,内置探雷装置。
这些“竹节虫”在前进时,一旦发现地雷,就用一只长腿引爆地雷。地雷爆炸后,可能将“竹节虫”掀翻,或将长腿的一部分炸断。但“竹节虫”仍能自动调整自己的姿态,利用剩余的长腿前进,继续排雷。
据说美军对这款机器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竹节虫”即使只剩下一条腿,也能挣扎着前进,进行排雷。
“臭杨天,你为什么还不理我”!
晶晶的话打断了杨天的思路,他回到了现实中。脚下的竹节虫没能奈何了他,他再次展翅,向晶晶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