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这位先生,我家公子有请
大明崇祯十五年冬,天气已经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季节,整个大明都笼罩在无边的寒冷之中! 在江西奉新县瓦溪牌楼里村,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没过多久家家户户都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在村子里,有一户人家与其他的宅院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没有多余的修饰,甚至宅院有些地方还是破破烂烂的,足以看出宅子主人的清贫。 这户宅院的主人叫做宋应星,举人出身,曾做过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后在分宜任满,考列优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 因无法忍受官场上的乌烟瘴气,于两年前辞官回到故乡,此后一直闲赋至今。 宋应星的家族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宋景工部尚书转兵部尚书,进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卒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庄靖,是明代中期重要阁臣。 只是自宋景之后,本该如日中天的宋家形势却急转直下,宋应星祖父宋承庆青年夭折,其父宋国霖在县学四十年,一生为秀才,终身未仕。 到了宋应星这代,他与哥哥宋应昇倒是中了举人,只是也仅限于此,数次名落孙山后遂绝了科举的念头。 从家世显赫转为清贫,并没有让宋应星一蹶不振,相反他自小敏学聪慧的他就展现出对知识的向往。 在分宜任教谕的那几年,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时刻,因为大多数著作都是在那几年造完成,并自费将《天工开物》刊印出书。 只是赶上明末动荡,其书始终没有得到官方推广,以致明珠蒙尘! 此时的宋应星正端坐在自己的书房,手里拿着那翻了无数遍的《天工开物》,止不住的叹息。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耗费无数心血收录的关于农学、手工制造的绝世好书,世人竟对其弃之敝履,无人问津! 而在宋家的饭堂,宋应星的妻子已经将饭菜做好端上桌,没有见到丈夫便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小儿子,“士意,去书房请你父亲过来吃饭!” “好的母亲。” 朝母亲行了一礼,宋士意便转身朝书房走去。 书房离饭堂并不远,没多久宋士意便来到书房,看到父亲又在那里那些他的著作感慨不已,他便没有出声打扰他。 “士意来了!” 宋士意并没有出声,宋应星却早已听到门外传来的脚步声,不禁放下书本朝门口看去,果然看到小儿子正站在门外。 “父亲,饭菜已做好,就等您上桌了……” 见父亲回过神,宋士意抬腿走进屋里说到。 “吃饭了?那就走吧!” 因为过于专注,宋应星都没有发现太阳已经落山,抬头看了看渐渐黑下来的天色,不禁站起来将书本放回书架,然后与儿子一起往饭堂走去。 “让夫人久等。” 来到饭堂,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让宋应星忍不住胃口大开,当即坐下拿起筷子,“开饭吧!” 随即饭桌上筷子舞动,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幅夫妇和谐、父慈子孝的画面! “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 就在宋应星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晚饭的时候,在牌楼村外来了几个风尘仆仆的人。 这几人正是奉朱辅焕命令前来请宋应星与阎应元的刘秀一行,在领命后第二天他便带着属下,不分昼夜前往江西,为的是早日完成任务,将宋应星与阎应元带回盘龙岭。 “老人家,打听下一下,宋应星宋大人家在哪个方位?” 一路打听来到牌楼村,进了村刘秀等人却不知道宋应星家在哪里,故而只能向路过的老大爷打听。 “你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过一个写着三代尚书的牌坊,再往后走五十步便是他家了!” 听见打听的,老大爷停下脚步热心地为几人指路。 “好的,谢谢老人家!” 朝那老人家道了一声谢,几人又快步沿着他指的路往村子里走去。 在村子里没有多远便看到一座巨大的牌坊伫立在村子中心,穿过牌坊往前走五十步左右,看到一家门庭装饰豪华的宅院。 “应该就是这家了吧?” 看了看门口两座巨大的石狮子,刘秀忍不住咋舌,整理了一下衣冠,便走上前叩门。 “谁呀?” 听到叩门声,门里传来一声询问声,旋即大门应声而开。 “这位大叔,敢问这里可是宋应星宋大人府上?” 看着开门的人,刘秀向来人抱了抱拳。 “你们找错地方了!” 听到刘秀的话,那开门的人愣了愣,然后指着斜对门一家不起眼的门庭,“宋应星家在那里!” “呃……错了?” 听到对方的话,刘秀不禁愣了愣,然后顺着对方指引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家门庭冷落,与眼前的这家相比当真是有云泥之别! “呵……不好意思啊……” 见敲错门,刘秀笑着向对方道歉。 “没事,你要找他就去吧,现在他应该在家!” 朝刘秀摆了摆手,那开门之人随即关上了门。 “队长,怎么了?” 看到大门关闭、队长去而复返,手下人不禁围上去问到。 “找错了……咱们要找的宋大人家在那里……” 说着刘秀带着众人往宋应星家大门走去,一边走,刘秀一边在心里嘀咕。 他原本以为能被公子看重的人,自然是高门显第,不曾想居然是如此清贫之家。 “咚咚……” 宋应星家的大门可没有叩门环,故而刘秀只能利用手掌拍打着大门从而发出声音。 “好像有人在敲咱家的门?” 宅子里宋应星一家人正在吃饭,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响声,再三确认是自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