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问题
郝千里24岁之前,每次给男生发出表白信后,每次在微博对男明星示爱的时候,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完在女同学中间被疯狂传阅的言情小说的心情——一种“得到这个男的,我的人生必然没有遗憾了”的心情。
正因如此,尽管郝千里在人生前二十几年心动过百八十个人,但他们或多或少都带着几个小说男主角的影子——要么身高鹤立鸡群,要么相貌相当英俊,极偶尔因为人品正直,不过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一定得是人群中的焦点,少女心里的偶像——简而言之,一个大众意义上的“抢手货”。
得到这样一个男人,对曾经的郝千里来说,就意味着小说里的幸福结局达成,青春期时被同校学艺术体操的女同学打击的自卑终于可以愈合,女性魅力得到承认,社交货币大大富裕,人生达到巅峰。
但郝千里长到24岁,长到妈妈发来了本命年的祝福,也没有和《巴比伦之恋》的女主角一样迎来爱她如生命的巴比伦王子。她的暗恋要么无疾而终,要么铩羽而归;她追的星要么塌房,要么糊得悄无声息。她永远成不了《我可能不会爱你》程又青那样的人生赢家,但就连卢瑟起来都不如《俗女养成记》的陈嘉玲那么彻底。
她只是普通得要命——家世普通、相貌普通、智力普通;父母离异却不愁吃喝、不算美人倒也没有恶疾、不是天才可也明白事理——她成为了一个在世俗标准上不会出错,但永远也不会出彩的女人,一个普女。
不过,郝千里在16岁看完富哥仙人跳的社会新闻后,对霸道总裁的幻想就破灭了;20岁时听完同校帅哥学生会主席支教时性骚扰女同事的八卦后,对校园恋爱的幻想也破灭了;24岁时经历了老干部男明星□□、纯情男明星生子、禁欲男明星□□后,对娱乐圈的幻想也破灭了。
最为致命的一击来自于多位男艺人和素人女友恋爱后的塌房——每一条绯闻都有着童话梦想成真的开端,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个个都是成人童话的结局——原来和男明星恋爱最难的不是如何谈上,而是谈上后如何避免沦为免费的子宫、饭票和英语老师。
感谢男性群体的集体努力,尽管郝千里从没吃过爱情的苦,但是她自认为已经实现了对各类型“男主角”的免疫。在现实的一瓢瓢冷水中,她也终于明白了所谓的“社交货币”是在物化对方,而“女性魅力”是在物化自己,她被言情小说荼毒的爱情观就算实现,生活也还是会继续——苦难不会终止,只会变本加厉。
就这样,24岁的郝千里,没谈过一场恋爱,但是自我感觉已经不需要恋爱。虽然仍旧无法克制生理本能地对长相帅气的男人心动,时常因为异性的示好而春心荡漾,并在传播不恋爱哲学时被嘲笑“欲而不能”,但是郝千里认为自己基本能做到认清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家人、金钱和健康——以及为之努力。
于是,在她本命年跨年烟花炸响的夜晚,郝千里没有和23岁除夕一样在微博蹲守男明星的祝福,也没有和22岁情人节一样和帅哥老乡在绝地求生跳情人谷,更没有和21岁元旦一样邀请暗恋的校园男神自驾全中国,而是伏在电脑前,左边循环播放着1990年春晚的《超生游击队》,右边窗外是荷兰下午五点将落的夕阳,眼前摆着明天就要交差的模拟法庭文书,在疯狂赶due。
“单身哪有deadline可怕?!”郝千里心里呐喊。“人没有爱情只会更好!人不能毕业才会疯魔!”
然后她就收到了高中毕业后就没联系过的班主任的消息:
“千里啊,最近还好吗?看到你朋友圈似乎在留学,寒假后能给学弟学妹们做个线上宣讲吗?你们同级那个当演员的安吉瑞已经答应了哦~”
郝千里没有回复,郝千里三十页的文书才写完三页怎么敢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