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柳维嘉绘春播图
柳维嘉真的进团书记和妇女主任办公室办公了,户里烧酒以来,屋里就没清闲过,小队部也人来人往,让她无法安心写画,她便挤到了这里来了。 下乡8个多月,她把四队的82垧地跑了个遍,都画了草图,注明了岗地、洼地、平地,并对肥力做了测试。 下乡时,她带的东西最多,一个皮箱、两个木箱,外加小提琴盒和二胡,还有一个行李和一网篮洗漱用品。皮箱里除了她的衣物外,还夹裹着一些化学试剂、试管和石蕊试纸,一个木箱里全是书,另一个木箱里是天平、酒精灯、烧杯和酒精。这次上县里开会,她又带回了她父亲自己买的显微镜,足够安装一个化验室了。 她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收入比工人家庭高不少。工人当上八级工匠,月薪才88元。她父亲是教授级,挣108元,母亲挣62元,一家五口,人均生活费34元,宽裕得很。为此,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学二胡,又改小提琴,长大了就做化学实验,那可都是烧钱的爱好。 受她父亲的影响,她对土地感上了浓厚的兴趣。在城里,各家最多有一个100平方的院子,所以,在听到集体户有两亩以上的园田地时,她便一无反顾地答应了云鹏的邀请。 她原来想在集体户种实验田,然后向生产队推广成果,没想到冯队长如此支持她,直接给她5垧多的麦田让她做实验,减少了她一年的实验周期。 她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搞实验的,她想把最新的成果奉献给四队,用以报答冯队长的知遇之恩,用以提高四队社员的日值,回报他们的信任。 人就怕没有感恩之心,这是人品的体现,有了感恩之心,人就会有动力。 她对四队土地状况和产量做了全面调查后,得出了十二个字的结论:地多人少、缺肥严重、广种薄收,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是科学种田。 她第二次去见父亲时,把这里的科学种田归结为了四句话: 一是推广机械化解决抢墒播种的问题,保证不违农时; 二是推广化肥解决缺肥问题,把土肥做护种层,确保不烧种子; 三是推广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提高亩产,增产增收; 四是因地制宜,做到适宜适种,优化作物对地势的需求。 柳维嘉受她爸爸影响,还养成了记实验日志的习惯。她在推广机械化的日志中写到:大队的秋翻为抢墒播种提供了保证,这是推广机械化的第一步,这一步还没做到位,应该翻地后耙地、打垅、压墒才对,两辆拖拉机还不够,需要有3辆才能满足;第二步拖拉机应进入铲趟环节,这一环节用四铧犁为宜,因此,种地时应以四垅为一趟子才合理;第三步拖拉机进入秋收环节,联合收割机厂应该生产出苞米收割机,解决秸秆打捆、苞米剝皮、苞米棒脱粒的问题;这里她用红字做了标注:向任爸爸反馈。 她在推广化肥的日志里写到:要让82垧地都用农家肥,生产队的粪堆要扩大5倍,人口和畜禽也需要增加5倍才能达到,而人口增加一倍,这里的土地就只能自给自足了,为此,用化肥是唯一的出路。我要在压50车黑土的地里,留出一垧不用化肥的麦田来,用对比去向社员证明这一点。再从另一方面证明,用化肥能使苞米合理密植。 她在推广良种日志中写到:吉荞7211已经试验成功,吉麦737能否成功很关键,我的目标是亩产360斤;我只有20斤铁单4的苞米种子,只能拿出半垧地做试验,这一品种若能密植到株距50公分,亩产只要提高30%就能上《纲要》,这是对种子重要性最有力的证明。 她在因地制宜的日志中只写了一句话——见四队春播图。 那春播图把四队的82垧地分了四大块,一块是三道壕到五道壕的平地,有50垧;一块是三道壕到五道壕的洼地,有20垧;一块是和猎户屯相连的坡地,有10垧;一块是瓜园的2垧孤单地。 在第一块地中,她把米麦间种的20垧地挪到了南街道边了,因为八里壕那20垧是洼地,适宜种豆类植物,这样一来,剩下的30垧地的苞米也必须密植,才能达到70%的苞米种植面积。预计40垧苞米能产出16万斤苞米来,比去年多出1万斤。小麦和荞麦都适合平地播种,10垧可产小麦3.6万斤,荞麦1.2万斤,纯增4.8万斤。 在第二块地中,她计划把那20垧洼地改种10垧黄豆、2垧绿豆、2垧小豆、6垧高粱。因为农谚里有旱谷子涝豆之说,至于种高粱,一可为酒作坊提供原料,二是为生产队提供马料,三是高粱喜肥,那块地投入了2.5倍的黑土,它又是平洼皆宜的作物。预计能产黄豆2万斤,绿豆小豆各4000斤,高粱1万8000斤,增产2万斤。 在第三块地中,她计划种4垧谷子、3垧糜子、2垧瓜籽、1垧地瓜。预计能产1万斤谷子,6000斤糜子,3000斤瓜籽,1万斤地瓜。 她把第四块地当做了菜园子,要种5亩地西瓜,5亩地香瓜,5亩地早土豆、大白菜,5亩地春葱、大萝卜。 她把图画到了垅,把所需化肥品种、数量都标到了每一垧地,其中制种田用了红色,实验田用了蓝色,其他的都用了黑色。 最后有一张统计表,共投入化肥4100斤,820元,共投入优良种子800斤,1200元,两项合计2020元;共增产6万斤,其中小麦3万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