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莽在北宋末年 > 第29章 攻山进行时

第29章 攻山进行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了,效用兵待遇优厚,迁转迅速,乃是一条升迁捷径。  读书人心眼多,脑瓜灵,科举考不过,就应募效用兵,往后再想办法立功、升迁,再转资入仕做官!”  赵莽拱拱手:“史大哥懂得真多!”  史军咧嘴道:“俺哪懂,都是听折将军说的。折将军常骂俺们不肯读书,脑瓜笨,就常拿这些吓唬俺们。  说俺们不读书,今后一辈子做不上节级、将校,一辈子替别人卖命!”  赵莽笑笑,把史军的话记心里。  效用兵不刺字,待遇高,如果今后决定入伍打拼,一定优先考虑。  当兵刺字源于五代时期,起初是为防止兵员脱籍、逃阵。  大宋立国,保留这套制度,演变至今却完全变了味,成为士大夫阶层对行伍者赤裸裸的侮辱。  大将军狄青,草泽人出身,凭借战功当上枢密使,算是大宋立国以来,底层武人成就天花板。  仁宗皇帝劝他把脸上刺字抹除,狄青婉拒,未尝没有几分替天下广大行伍者鸣不平的意思。  可惜,狄青终其一生都受到文官集团打压、排挤、防范。  大宋皇权和士大夫阶层,千方百计防范武臣擅权,贬低武人地位、践踏武人尊严,却又不得不耗费大量税赋养兵,真可谓讽刺。  刺青从诞生起,就不属于主流文化。  在大宋,只有禁军、乡兵、部分地区的保丁身上有刺字,还有就像“林冲”一类的“贼配军”,犯了过错发配充军。  其他喜欢一身文绣的游侠、豪杰,充其量也不过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不良子弟。  东京有专门的刺绣从业者,展示身上花花绿绿的图案,也不过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博个新奇,图个打赏。  就好比人体艺术,看热闹的居多,真要自己去弄,有几个乐意?  赵陀与人会面交谈,总会习惯性地稍稍偏头,避免让自己耳下刺字直面对方。  县尉高志常戴辐巾,几乎把整个脑门遮严实,只为不露出额头刺字。  赵莽从小向往军营生活,来到大宋,琢磨来琢磨去,除了进入行伍,好像也没其他出路可走。  读书科举是不可能的。  钱丰连县学都考不上,在余杭县牢做狱友时,经常安慰赵莽,嘴里还能拽两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类的所谓圣人之言。  赵莽自知学识还比不上钱丰,所以,此生必定和科举无缘。  一时间,赵莽思绪良多,为自己将来的前途、命运做考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