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在青山城外居住的近一年时间里,江琅和任月语写了一本未命名的集册。
集册分为三卷,一卷主讲军事,一卷主讲气象。至于剩下一卷,记载了许多新奇食物的烹饪方法。
他们写作的初衷,纯粹出于习惯,想把心中的所思所悟做个记录,留下痕迹,仅此而已。
偶然某一天,集册被孟昭启随意翻阅了一眼,看见里面的记载,倒是忽然有了极高的兴致。
他们私下里和孟昭启一直保持着联系。起初是书信往来,谈论各自的近况。之后孟昭启若是行军路过青山城,总要找机会来轻筠院,歇上些许时候。到了最后,不管行军与否,孟昭启只要一有时间,便会钻进轻筠院里,当是自家宅院那般自在。
孟昭启原本躺在摇椅上晒太阳,随手翻到一旁的集册后,猛然坐了起来,拿过集册详细翻阅,“你们怎么还藏着宝贝?”
任月语笑道,“你管这叫宝贝?”
在她眼里,这集册不过是她和江琅随意撰写的稿纸而已。
孟昭启看见重要之处,摘了一片树叶夹在书里,当作书签做好标记,“这对我来说可是太有用了。”
孟昭启刚从副将升为将军,好不适应。
虽然平日里有云霁从旁协助,他能够应付基本的场面,但问题在于云霁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他身边,给他指明方向。
尤其是在军事上,他确实需要一些,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不然一直被其他将军压着,他也难受。
“这册子借我一用。”孟昭启找他们要了集册,打算带回家临摹一份,“这可就是我的护身符。”
他看重军事,对气象也感兴趣。至于烹饪小食,往后若有闲情逸致,倒是也可以尝试一下。
***
任月语没想到孟昭启会对这本随笔集册感兴趣,更没想到孟昭启不仅钻研现有的集册,更会催促他们撰写新的集册,以供他学习。
孟昭启成了编辑,频繁向他们催稿。
他时常来到轻筠院,当一个合格的催稿师。
江琅坐在书桌前,提笔撰写改良版鸳鸯阵的阵法,在另一页面上画上详细直观的图解。任月语站在江琅右侧,替江琅磨砚,动作缓慢有序。孟昭启站在左边,仔细盯着江琅的一笔一画,焦躁急切。
孟昭启催促道,“将军,别太在乎美观,你写快一点。”
任月语替江琅鸣不平,“你小子,请人帮忙还这么耀武扬威。”
一左一右争吵不休,江琅夹在其中,被喧闹包围,无奈地笑了一下。
新版集册除了内容更加丰富外,版块之间也有融合,多了将气象知识运用在军事上的技巧。
孟昭启受益匪浅。他不仅拿新版集册当宝贝,还向志同道合的人强烈推荐这本集册。口口相传,弄得集册成为了一段时间内炙手可热的书籍。
不过集册里并没有署作者名,孟昭启在传播过程中,刻意不提作者的名字,有人问起时,孟昭启只说是一位世外高人写的书,他也是偶然才得到的。
这让集册的来源变得很神秘。
有好事之人,想让孟昭启带着去见一见这位世外高人,孟昭启自然会拒绝。
遇上更好事之人,变着花样同孟昭启聊天,试图套出孟昭启的话,好发现一丝世外高人的蛛丝马迹。偏偏孟昭启也不是吃素的,下定了决心要隐藏江琅和任月语的身份,无论旁人怎样套话,不该说的,孟昭启一个字也不会说。
然而,万事都有例外。
中秋那日,黄昏时分,孟昭启破天荒带了一个人,来到了轻筠院。
这位特殊客人,是小皇帝。
孟昭启曾经向江琅承诺过,往后只忠于天子一人。他一直严格遵守着这个承诺。
可在面对轻筠院这一问题时,孟昭启犯了难。一方面,他不应该暴露江琅的行踪。另一方面,他又不应该对小皇帝有所隐瞒。正反两面完全相悖,不知谁对谁错,更不知该如何抉择。
所以每当小皇帝问起世外高人时,孟昭启的回答总是模糊不清。他在那种时刻是最为懊悔的,想当初就不该炫耀集册,若是能忍住不说,自己默默收藏就好了,也不会惹出这么许多麻烦。
小皇帝心思敏感,不费力气就能猜出真相,“那个世外高人,就是子枢,对吧?”
“啊……不是。”孟昭启否定。他想着,世外高人实际上不是江琅一个人,而是江琅和任月语两个人,这样说来,他也不算对小皇帝说谎。
小皇帝看孟昭启那副心虚的模样,反倒更为确定了心中的猜测。
孟昭启果然知道江琅的行踪。
他要想办法去见江琅和任月语。
***
中秋前几天,青山城内就已传遍,说是皇上携皇后一道南巡,将在青山城内与百姓共度佳节。
人们传得天花乱坠,说届时会有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