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章 291(二更)
视临摹之人,光车辆就以千来计算,甚至到了将周遭的道路都堵塞掉的地步。 这难道在让洛阳的所人都读书识字的机吗? 显然不。 即洛阳的太学位于南郭区,民众可以随意到达此地,也不! 就像那后世的宋濂抄录了书籍之后也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方能读书通达。 只书文远远不够的。 作为官方树立的石经,此经更大的意义在维护文字与政治的统一,也意在纠正对经学的穿凿附之说。 如此一来,那些学到诸家异字的士人便必须改换自己的认知,与熹平石经统一。 所以他们不得不来! 当年如此,今年又何尝不能如此呢? 诗书礼易都各家注本,在朝堂上的臣子及其家族无无刻不在想着将其更一步地推广出去,以被更多的人认可为正统,并衍生出了各种解读阐释的文字与其他创作。 将其摹印出一份也好,千份也罢,并不造阶级上的突破性变革,只…… 让他们在文化上挤占掉河北士人的地位。 在意识到乔琰画出的何种愿景的那一刻,众人恍惚意识到,这其中若商量地来办,好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就连先前被乔琰用那两个由说服的王允都觉得自己好像之前实不该找上门去问责,若按照乔琰所说的话,也难怪杨修站在支持她的立场上。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通过印刷术所产生的典籍依然处在可控的状态,而不被逐批地分发到千门万户之家,甚至佐以讲解,为民众启智的工具。 想来以乔琰的立场和份,她不做出这种举动的吧? 王允压下了心中的忧虑,就见乔琰朝着刘虞躬一拜:“请陛下准允臣以此法加印乐平月报,在灾情结束之前以此为常例,并向各家征集经文典籍,备列学宫,以正视听。” 刘虞的目光在在场众人的脸上扫过,见众人虽犹豫,却并无人明确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便回道:“先准月报之事,额外的晚些商议,总得拿出个更明确的章程出来。” 否则在针对邺城之前,他们各家学说情形不的,都要先为到底印谁的为官方正统,自己就起来了。 这就不喜而忧了。 乔琰面色不改,却在闻听刘虞这话后,在心中浮现出几分喜悦。 只要光明正大地拿到这个加印的权柄,对她来说目的就已经达了! 足够了! ------ 这批加印出来的乐平月报三月刊,似乎早在乔琰朝着刘虞申请这个许可的候,就已经在筹备之中,以至于当朝堂议的决定下达后不久,众人就看到长安的书铺中新了大批的三月刊。 不只如此…… “你说,关中那边每买上一瓶酱油,就附送一张这样的报纸?” 袁绍看着被探子带回来的东西,面上的神情精彩至极。 乔琰的这一手,实在拿捏准了些人的脾性。 若让他们单独去购置报纸,即便因为印刷术的存在,报纸的价格已经远比去年低廉了不知多少,在大多数人不认字的情况下,些人并不想要这样一份支出的。 可如果买调味品赠送报纸呢? 为了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铺开摊子,乔琰承担得起这样的一笔支出。 但账不能只这么算,买酱油的人得了赠品,卖酱油的人得了口碑,而酱油的原料之一盐要从乔琰这里采购的,所以其实谁也亏! 唯并不知晓其中底细的袁绍,看着这张数据详实的报纸陷入了沉思。 这次他也不着急开口了。 他只想知道—— 乔琰这混账葫芦里卖的个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