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039(第一卷终)
准确的说这并不只是厚礼而已。 刘宏特许,以侍御史持节主持丧仪,等到吊丧仪式完成之后,以北军五校、轻车、介士送葬。(*) 当然这个送葬不可能将乔玄一路送到他要入土为安的乐平县。 但按照东汉以邙山为长眠风水宝地的说法,护送乔玄的棺椁自洛阳北出,过邙山地界却是没什么问题的。 当然这些护送的卫队暂时还没有出场的机会,因为这吊祭起码要维持十数日。 这场吊祭必然排场也不会太小。 与乔玄死时的院中平静不同,在他过世后,前来吊唁的人却必定以千为数。 他为人刚烈,性情耿直,却并非是纯然不懂变通之人,在他尚且在世的时候,这些昔日同僚都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脾气,干脆只送上问安的书信而已,以免上门带了礼物又引起他的不快。 但现在人都已经故去了,怎么都该上门了。 此外,在东汉的习俗之中,故吏是需要来参加举主的丧葬的。 即便因为乔玄活到了七十四岁,比起汉朝的平均年龄49岁多出了二十五年,有相当多的故吏都死在了他的前头,比如说乔玄在三公位置上时候举荐为廷尉的陈球,就死于光和二年,却也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乔玄在职期间担任过的职位太多,更素来不避贤才和自己之间是否有政见矛盾,导致接受过他举荐的人同样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起码延熹里这个小院,就显然容纳不下这样多的人。 于是太史令马伦当即提议,将灵台作为这个举办吊祭的场所。 在她写给刘宏的奏书中写道:【乔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宜以重礼送行以示帝德,此为君臣相合之道。明堂承宗室之祭,灵台为其侧,上抵天运,下见洛水,正合其分。京中可为吊祭之所者甚众,然需假之相与,其间人情种种,望陛下审慎。】 马伦在这封奏表中的意思很明显,乔玄在洛阳城中的居所过于简陋,因其【懿德高轨,泛爱博容】的贤名,不适合在这个过分逼仄的地方举行丧吊仪式。 洛阳能容纳这个人数的场地有吗?有自然是有的。 比如说袁氏就能租借出这样的场地。 但是一旦有这样的出借行为,里面也就有了人情交易。 与其如此,倒不如让灵台这个地方由刘宏以天子的命令下达出借。 灵台的对面就是承担起汉室祭祀之礼的明堂,等同于在天子之侧,以乔玄在高位之时的贤名,若是在后世记载起来,便有一番君臣相合的美名。 好一个建议! 如果说之前,对于这个可算是因为意外而提拔出来的太史令,刘宏是没有太过关注的,那么现在,在她站在汉室立场提出了这个建议之后,刘宏对她不由有了些明确的认知。 这的确是个颇有本事和远见的女子。 在批复了这个决定后,乔玄的遗体被连夜从延熹里送到了灵台。 这也是乔琰第一次和这位与她封侯几乎同时出现的女官有了会面。 马伦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甚至在今年已经过了六十。 但她出自扶风马氏,打小所处的环境可称一句养尊处优,给她打下了个堪称优越的底子,而她嫁给袁隗后操持袁氏中馈之时,也并未懈怠于身体的养护。 在乔琰见到她的时候,便见这看起来气度雍容、腹有诗书的长辈,满头银丝都被打理得极为妥当,面容上颇有一派让人心安的从容,并没有什么老态蹒跚的样子。 骤然被人从宅邸主母提拔到太史令的位置上,也显然并没有让她有何慌乱失措。 她早年间便跟从父亲马融学习天文历法,与父亲门下的弟子一道推演星象运算数据,到了袁氏后,虽然必须为杂事所烦扰,却也借机阅览到了更为广博的藏书。 在这个意外却也合适的权柄被交托到她的手中之时,她将袁隗被当庭责骂后生发出的怒气视若无物,当即收拾了东西走马上任。 虽然在得到了这个位置之前,她并不知道是何事促成了刘宏做出这样的决定——总之这就是个让袁隗满肚子的火气却也无力反驳的“圣旨”,但在太史令上于这一月间站稳脚跟后,以马伦之聪颖并不会看不出这急水湍流之中的权力博弈。 好在,这对于她来说,在本已觉得有些精力不济的时候忽然不必困束于后宅,好像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更是在无形之中给她注入了一抹生机。 而当她见到乔琰的时候,在与她的短短几句交接会话里,她也明了了为何刘宏会固执己见地要给她封出一个列侯的位置。 她抵达之时正是夜里。 马伦与太史令下属官吏提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