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172
北方数省,眼看就要兵临首都,直取朱厚照首级。 要说明武宗朱厚照有一点点惨,前人造孽后人遭殃。 眼看京营的军队毫无抵御能力,最后朱厚照听兵部侍郎陆完建议,调遣边境的军队来镇压此次起义。 但是边防军队轻易是不能调遣的,此举算是开了先河。】 “不调遣也不行吧,难道等着被活捉。”赵匡美觉得朱厚照干没错,“大哥,这小子做的对不对?你造过反有经验。” 赵匡胤…… 【正因为朱厚照的这个决定,才平定了此次农民起.义。 这次叛乱也让朱厚照认识到大明的军事体制必须要改变,不若这次起义能挺住,下一次呢? 朱厚照可不是按照套路出牌的人,他绝对不坐以待毙。 于是便有了营边军互调之策,将部分京营的军队调到边境,从而磨炼他们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同时让部分的边境军队调到京都,巩固京城的防御。】 听到此处,朱佑樘摸了一把眼泪,赶紧把神迹所述记下来,一边记一边不忘夸奖他的儿子,“你如何想出来的,此策甚好,甚好。” 朱厚照看见他爹又哭又认真的样子,反倒让他觉得眼前的爹比之前那个只会听之任之的爹好很多。 终于像是一个有思想的帝王了。 他爹,成长了。 【怎么看都是良策,但是此举却遭到了朝堂大臣的反对,以内阁大臣为首。 内阁大臣李东阳给出的理由是,京城的军队武力太差,若是调度到边境恐怕是无法抵御蒙古外敌。 而边境的军队长期以来打打杀杀,难以约束,若把他们调度到京城,定会扰乱京城的治安。 于是内阁众臣拒绝起草调度的文书。】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只见他们把手上的毛笔往地上一摔,头上几个大字,“拒绝起草” 【赵匡美】:不写就不写,直接执行便是!听他们的干嘛! 赵匡美向天幕那几个蹦跶的臣子,特别想把他们拽下来,直接踩在脚底。 此时的赵匡美真是看不惯这群文人的小人得志的样子,起义的时候不见他们有多大本事,如今起义被平定了,他们又跳出来蹦跶了,什么东西! 朱高煦和赵匡美一样激动,甚至更激动。 “他娘的!你们还敢威胁,不写就不写!谁还不会写字!小子,你自己写!!”朱高煦被气的不轻。 乐瑶看到粉丝反应如此激动,她这才发现自己之前好像没有解释过明朝的内阁制度。 【他们不写可不行,皇帝的决策可越不开内阁制度。 在这里,咱们先简单的说一下明朝哦的内阁制度,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他们为何如此豪横。 首先,内阁制度由明太宗朱棣创建,本意是就是给皇帝出谋划策,永乐年间门,内阁还不是权利机关,不分管任何人。 但是到了明仁宗朱高炽事情,内阁的权利逐步加大,内阁的臣子除了是内阁成员外,还担任其他职位。】 朱棣不由的看向朱高炽。 “儿子已知文官集团弊端,定不会重蹈覆辙。”朱高炽虔诚悔改,听后世子孙都成了文官集团的傀儡,他若再向着文臣他就是傻子。 【但是明仁宗朱高炽时期,政务还是由皇帝掌控,权利并不在内阁手上。 当然,这也和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有关,若他活的久一点,就不好说了。】 “大哥,你真会死,短命也是优点。”朱高煦发自内心的感叹,毫无恶意,甚至是夸奖。 朱高炽……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的权利再次增大,他们虽没有决策权,但是有了票拟权。 所谓的票拟权,是内阁大臣可以看奏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至于同意不同意就在于皇帝。 对了,为了监督内阁,明宣宗朱瞻基还开了个坏头,开始让官宦参与进来。】 朱高炽又看向朱瞻基,他发现很多明朝的弊端都是从他们两父子开始的,且他的儿子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儿也知道错了。”朱瞻基认错认的干脆利落。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土木堡之变,武将几乎团灭,朱叫门二次登基后,又弄死了于谦一干忠臣。 内阁的权利再次被提升,到了成化年间门已经形成了可于皇权对抗的实力,特别又经过弘治年间门的放纵,内阁的权利进一步加大。 理论上皇帝是不能越过内阁发指令,皇帝只有同意不同意的权利,若内阁不起草文书,皇帝就没办法。 可是叛逆的明武宗朱厚照偏偏不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