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 赤壁赋
> 二人都是人才,苏轼不必多言,两次中举,担当宰相,章惇自然有才在。只可惜眼下交的二人竟落后面章惇将苏轼一贬再贬的局面。 但这不意外,一个勇敢果决,但生气傲,容易钻牛角尖,另一个则与之相反,宽和豁达,但面对艰险会更为谨慎,依秦始皇看,二人迟早会闹出矛盾。 不是章惇自己钻牛角尖里出不来,就是苏轼好干坏事。 事实诚秦始皇所设的那般,二人走后面的狼狈,是命运,更是格。 【苏轼虽然与章惇志趣相投,但在政治观点上却是大相径庭,一新一旧,章惇新党,苏轼旧党,而这为他们的最终决裂埋下了伏笔。】 【果大宋比作一辆马车,那么宰相就是那个指引方向的人,那么现在走了岔路口,底哪一路对于积贫积弱的大宋而言更好呢,没有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所支持的那一路才是最好的那一路。】 知道了,别骂了。 赵匡胤里苦啊,名臣很多,但是党争怎么破? 【不得不说,宋神宗和王安石酝酿出来的那场变法这场变法改变了太多太多。不仅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格局、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哦豁,熟悉的党争,直接玩完。 哪个朝代没党争啊,但是毫无疑,一旦陷入党争,无论愿意与否,此后二人的命运都身不由己了。 刘彻有点惋惜,党争有多毒?政不同,连父子兄弟都会反目成仇,更何况只是朋友。这一点没有人比皇帝看得更清楚。 【还是那句话,王安石的太先进了。他试图用政府的“有形之手”管理经济活动的各个要素,王安石变法的五百年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换汤不换药。】 【讲真,果不是张居正死后,明神宗直接将一条鞭法全盘推,相信明朝还延续得更久一些。就像王安石给大宋续了命,张居正给大明续了七十多年的命。】 好家伙,吃瓜吃自己家了。朱元璋深深吸了一口气。 “标儿啊,日后你记得,一要跟后代说,叫张居正的千万不杀。”他语重长地说道。 朱标答应,但是没有一分一毫的笑意,而是对大明的忧忡忡。 至于其他儿子倒是没有什么因为老爹对大哥格外重视而产生的落差,笑死,太子之位稳磐石,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年轻的judy先生只是默默把张居正不杀的命令记在了里。 至于另一边翻身做皇帝的朱棣,是对自家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虽说是初期,但是小使得万年船。 万一没过几个皇帝就是王朝末年了呢。 呸呸,这话不吉利。 只在里念叨,年长版的judy是道。 【米国总统实施新政,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物资和粮食食品。新政的实施,让米国成功度过了经济危机,没让这个新兴国家自此土崩瓦解。】 【这一套组合拳是不是似曾相识?不是别的,正是与王安石当年推行的青苗法不谋而合,而这一政策,我们比米国早了九百年!】 嘶—— 不人倒吸一口凉气。 天,领先近千年。 “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太先进了。” 刘彻又悟了,人不行,别怪路不平。大宋就是太落后了,才配不上这么先进的王安石。 不像我们大汉,从黄老儒家,与时俱进,依据时代要求灵活施政。 猪猪骄傲脸。 【不知不觉又说多了。】 天幕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懊恼。 【但是家人们,请把王安石牛逼打在公屏上。】 大宋 王安石的脸微微发烫,按理说经过多年政治斗争,他早应该练就万事波澜不惊的神功了。 但是面对天幕这么粗俗,呃不是……直白的赞美,他还是招架不住,甚至内欢喜不已。 这可谓是扬眉吐气啊。 至于其他的朝代,对王安石变法的渴求更甚,都识识有多牛。 所以王安石变法呢? 不怕你不说,就怕你只说一点点。 越说越把人说得痒痒,李世恨呐。唐和宋就差了几百年,瞅瞅这时间,多近。 【不过不同于苏轼和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