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巧破牛渚
曹昂此番伐袁术,布置了三支人马,一支为张辽统帅的北路军,一支为曹昂亲自统帅的中路军,而最后一支便是定徐统帅的南路军。 对于曹昂来说,拿下淮南固然重要,可拿下袁术一样重要。所以就必须保证,占领淮南的同时,又有足够的把握生俘或者击杀袁术。 因此曹昂布置南路军,从长江绕道淮南,进行包抄。 南路军兵马并不多,除了定徐手中的广陵部,还有旅贲、陷阵二部,以及蒋钦的水军右部,共计万余人马。 在曹昂的计划中,这支部队的战斗任务并不重,但却关键。他们需要在南线堵住袁术,否则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因为此役太过重要,曹昂甚至安排张纮担任南路军长史,以赞军务。 南路军最大的挑战其实从来都不是打仗,而是如何保密。 一旦让袁术发现南路军的踪迹,提前跑路,则整个计划便要功亏一篑了。 曹昂的计划是走长江经濡须水到达合肥,也提前埋好了曹宏这枚钉子,但问题是开战之后,袁术对于南线是有防备的。 为了防止曹昂南渡,突袭丹阳,袁术在沿江多有布防。 尤其是身为丹阳郡太守的吴景甚至在长江两岸的牛渚(又名采石山,今安徽当涂北)、横江津、当利口一带屯兵,监视长江。 只要定徐从此地向南,必然为其侦之,其战略目的也很难隐藏。 这时张纮建议,既然不能直接前往合肥,便要将这三处据点全部拿下,堵住敌人的眼睛。 在定徐看来,张纮说得有理,可一旦出兵,必然会打草惊蛇。 张纮却是说道:“我军若是直接出兵长江西岸的横江津、当利口等地,当然会打草惊蛇,可是我军若是出兵长江东南的牛渚,作出兵入丹阳郡的样子呢?” 此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 在张纮看来,反正北面两路大军全力攻打淮南,曹昂再派出一路攻打丹阳,阻击丹阳的援兵,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定徐大喜,于是点起部队,打着黄忠的旗号,兵发丹阳郡。 黄忠毕竟是朝廷任命的丹阳郡太守,虽不受丹阳世家大族的支持,可是占据法理。以黄忠的名号出兵,更会让人以为定徐的目标就是丹阳郡。 此时丹阳郡为孙坚的小舅子吴景和侄子孙贲二人所控制。 孙坚死后,旧部主力落到孙贲手中,而孙坚的姻亲吴景、徐琨二人也趁势而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丹阳郡太守原本是黄忠,可惜黄忠坐不稳这个位置,让周昕在陈温的帮助下给夺了。 可惜欺人者,人恒欺之;被人者,人恒被之。周昕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挤走了黄忠,袁术转头安排吴景为丹阳郡太守,孙贲为丹阳郡都尉。 周昕当初之所以可以逐走黄忠,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本人是扬州人,可面对吴景、孙贲,这个优势便没了。 从法理上来说,周昕驱逐朝廷任命的太守,本就违法违理;从感情上来说,袁术、袁绍哥俩分立南北,偏南的扬州肯定更倾向于袁术。 所以于情于理,周昕都不占优,自然敌不过吴景、孙贲二人。 后来陈温身死寿春的消息传来,周昕知道没了依仗,直接放弃丹阳郡,逃回了家乡会稽。 曹昂与袁术的战争爆发之后,袁术便连续派人送信,命吴景、孙贲二人率主力渡过长江,北上支援。 可无论是吴景还是孙贲,都是明哲保身的主,二人故意拖延时间,企图割据于江东。 为了防备曹昂,吴景让孙贲屯于江乘,而他本人则屯兵于牛渚。一南一西,封堵北军南渡的道路。 牛渚便是后世的采石矶,隔江与历阳(今安徽省和县)相望,乃是丹阳郡西线最重要的防御点。 而且吴景还来了一个绝妙的布置,命麾下军队渡过长江,其中大将孙河屯兵于横江津,其子吴奋屯兵于当利口。 横江津乃是长江古渡,在历阳的东南方,而当利口则是当利水汇入长江的入江口,同样在历阳东南方向。 只要徐州军向牛渚发起攻击,孙河、吴奋二人便能从后击之,前后夹击。 在吴景看来,他的巧妙布置使他尽占地利之便,守住丹阳郡也就不成问题了。 而定徐率领大军从广陵出发之后,一路向南,既没有在江乘渡江,也没有在牛渚渡江,而是在浦口选择了渡江。 浦口正对着的地方,便是后世的南京。 此时南京城尚未修建,这里只是一片沿江多山之地,从来没人在意,甚至连第一个提出在此建城的张纮也是第一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