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海先生 > 泽婉去世

泽婉去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去到离家几里外一处建在山下的炭窑,一条黑狗远远见他就亲热跑去迎接。炭窑前,一个老农正在窑眼前看着柴火。“爹!”年轻人喊着他,并看了看那窑顶烟筒冒出的烟子。那炭窑的形状是半个横切面鸡蛋的巨大号版立着,顶部有一个出烟口。它的空间里装满了柴,可做大也可做小。这烧一窑炭要三天的时间,出炭量约为柴火的四分之一。

“回来了。还得一会儿。”老农应他。

“爹,您回去吃饭吧,我看着就行。”年轻人说。

“不行,马上就好。”老农说。“这火候切不能过,否则出炭就少了。你还不熟呢。”发现儿子神色有点傻乐他又说:“咋?这次送炭看着热闹了?”

“不是。”年轻人笑道。“爹,儿以前觉得做这炭工又脏又累又没人看得起,炭也卖不出几个子儿没啥出息,可想不到天下还有夸赞咱们的人呢。说‘咱们炭工可缺不得;行行出状元’呢!”

“哦?说来听听。”老头好奇。年轻人便道了相关。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心忧炭贱愿天寒……’末了老头叹道。“儿啊,这是一个南方文人写的文章,道出了咱们炭人的不易,可咱们也比他笔下的炭翁好呢,至少没人抢了一车的炭挂半块布就抵了炭钱。所以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门吃饭的手艺。要不是这块黏田是咱祖上的能打窑子,咱想吃这碗饭还吃不了呢。所以不要贪心挣多少钱。”

“是的。爹,所以以后我不会东想西想的了,会把这门手艺好好做下去的。”

“嗯。且你大表哥是最好的樵夫,咱们有最好的柴火。你们要相互依靠,相互扶持。”

“是。”

这时老头看到烟筒冒出了蓝色的火焰说:“好了!”父子俩便迅速将烟筒、火眼封起。此时,炭窑里面已进不去一点空气,且里面的木柴并没有彻底烧透,只约莫百分之八十的样子,但水分已清完。封好后里面的热力会将那百分之二十的生度焖透变成炭棍,然后凉两天取出微洒一点水彻底冷却就可以售卖了。

子林一行冬深前到了临安他便被高家书院接走了,那二人则在京城养了两天又往采石而去。采石,二十年前采石大战的战场,现在应叫它全名“采石矶”。它是距离临安五百里远的长江边上的一座石头山,故而叫“矶”。虽是石头,可它却像一颗巨大的钻石一样定定立在长江一侧,旷阔、坚硬,易守难攻。旁边是鱼米之乡芜湖和繁华城市南京,补给充裕,故而是自古兵家最好的驻军之地。跨过长江拿下这个咽喉要塞,便可占领徽州直取临安进而控制江南。而在没有战事的年代里,它又以开阔的视野、迷人的风景得到文人墨客的向往和颂赞,有说大诗人李白就是在这山上去世的。

行了半月两人到了山下镇子熟悉的民房,有三个孩子已在那儿等着了。

“爷爷,忠叔!”是十六岁的翰宇和十五岁的秋米和秋月。

“嗯。”海世宽笑道。“在这儿还习惯吧?”

“习惯的。”

“爹,”秋月高兴地去握着阿忠的膀臂。“家里好吗?”

“好的。”阿忠说。“你们在外面没事儿吧?”

“没事儿,好着呢,石头哥可照顾我们了。”

“好。”

这所朴实的农家小院就是这里的家了。三个孩子就像大人一样采买煮饭,让阿忠也不忙了。

“有孩子们在,真是在哪儿都一样呢!”他高兴地对那人说。

“是的。”海世宽应道。“一忽而就是大人了呢。”

“老爷,那您啥时候让小米回去?”阿忠又说。

“再过几年吧。她得学习、招呼外面的生意,必须亲力亲为;我们这渐去老了,来不动了。哪儿都是家;未来的路得靠她一个人走,所以要锻炼她孤身处世的能力。”

阿忠蹙眉。“可苦了咱女娃!哦,那林儿那边可算是办好了?”

“是的。这次能了了林儿的心愿我很高兴,心放下了……阿忠,再过几年我要去琼州常住,你就留在月儿身边吧。”

“……不,奴才跟了老爷一辈子,老爷去哪儿我去哪儿,不会离开的。”阿忠盈目。

“……好吧。好。”

再踏上采石矶的时候,几人已换上了庄肃的衣衫。去寺庙和僧人礼过还供,感谢他们为亡灵的经诵。立于山顶,俯瞰壮观的长江水奔流而去心潮澎湃,自豪于祖国的大好山河。山下江岸,两侧的路旁依稀可见许多细微的烟尘,便是人们在祭奠追思了。海世宽带着孙儿们去供台上燃香敬供,摆茶洒酒,恭正行礼。这里、这一侧长江沿线,倒下了多少儿女,他们为保卫家园失去了生命,很多甚至已没有亲人记得和祝祷。可也有一些人永远记得他们:一些人,这土地上的人们,寺殿的木鱼声……一些后人。

海世宽心里默默说了些话儿,也对健一说了些……到了午时,便有吃过午饭的游人陆陆续续上山来玩了。几人正准备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