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禁造官样空白期
r>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明代瓷器的生产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368年——1435年):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永、宣二朝为高峰。 中期(1435年——1521年):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其中成化时期的瓷器最着名,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 晚期(1521年——1644年):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受到地理大发现、商品全球化和货币白银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产量和外销规模,达到了明代顶峰。 明朝建立之前,景镇的瓷器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款识。 永乐以后,官窑瓷器开始出现署上有本朝的年号款,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独特性。 而民窑产品,主要以干支款和图记款为主。 最常见的是用青花书写,此外,还有暗刻、凸印和矾红等款。 其实,官窑瓷器书写年款,最早可以追朔到宋代,但并不多见,更没有形成体系。 例如,宋代建窑部分器物足底见有“进琖”、“供御”刻款,以此作为贡品之铭文。 弯弯故宫博物院馆藏有数件器底刻有“奉华”、“蔡”等字样的汝窑器。 其中“奉华尊”是宋高宗最喜欢的一件汝窑器。 这一点在陈文哲烧制汝窑瓷器的时候,就专门彷制过。 “奉化”二字,相传是宋高宗宠妃刘夫人所住的奉化宫。 带有这两两字款的瓶和尊,是刘夫人宫中陈设的瓷器。 接下来就是定窑,定窑中有一些北宋时期带“官”、“新官”刻款的器物,也被认为是进奉宫廷的专用瓷。 元代一些白釉瓷上,模印有“枢府”二字(称枢府白瓷)。 还有“太禧”、“东卫”、“福寿”等。 除此之外,极少见其它落款。 瓷器底部正式书写帝王纪年款的做法,始于永乐朝,但与后世相比,仍然不普遍。 宣德时期,皇帝喜爱夸耀张扬,并且在“仁宣之治”形成的盛世氛围笼罩之下,个人的欲望颇为膨胀。 也正因为如此,宣德时期的瓷器官款就真正形成,而且还形成的十分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