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255章 杯酒赐县公
底站在了对立面。” “长卿既追随我多日,又深知郑国的内情,让你去接管叶邑,不但能保持与郑国的和睦,而且还能稳住楚王的北进之心。” “嗯,先生说得不错,这或许亦是楚王之所以会封赏叶邑的原由吧!其实,也是为了表明他无有北进之心,好让先生是安心的留在楚国。” “非但如此,而且日后情势若是徒增了变数,你我二人届时抽身离去,便也能无有任何的阻碍。” 原来,李然之所以受赏,而楚王之所以吃定了李然一定会受赏,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叶邑的地理位置上。 叶邑作为郑楚之间最为重要的一处城邑。李然受封于此,便等同于是拿到了随时回郑国的门票。 而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他楚王是绝无北进争雄之心。至少,只要李然在楚国一日,便是如此。 所以,让孙武去替他接管叶邑,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可是先生,武还从未有过……” “呵呵,长卿无需多虑,执掌一方,只需记住四个字即可,那便是——执政为民。” 孙武原本身为一介黎首,本是毫无执掌一方的经验。 可在这个年代,与后世大不相同的地方在于,任何人执掌一方,都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玩出不同的方略特色的。 就好像郑国重商贸,鲁国重礼教,晋国重融合,宋国重鬼神,等等。 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地方,其实都会有自己别样的风格。 所以,很显然,要想治理好一方百姓,最绕不开的一个根本前提,那便是——以人为本。 很显然,李然认为,作为一方的执政,只需要能做到“以人为本”,能遵从当地的民风特色,因地制宜的予以适度的开发,便能从中找出一套足以令其长治久安的大道来,而这便算得是“大治”了。 所以,孙武虽是没有执掌一方的经验,然而恰恰是因为他的“没有经验”,所以若他能只凭着“执政为民”的内心,李然也深信,孙武他完全是能够胜任的。 “诺,武定当时刻谨记先生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