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耍无赖的楚王熊围
面对齐国上下的幸灾乐祸,以及朝野上下,那些企图等楚国北进与晋国争霸时便趁机入局的想法,晏婴第一时间便对这些卿大夫予以反驳。 毕竟齐晋两国,那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而齐楚的关系,天南地北的,说他是遥相呼应恐怕都显得是有些牵强。 况且,若坐视楚国的势力日益势大,这对于齐国的复霸之路而言,本身也是徒增了变数的。 而如果他们这些中原的兄弟之邦,仍是在那里勾心斗角,又岂能挡得住强楚的再一次崛起? 晏婴与他们不同,他是真正的以天下的安危为己任的。 而且与子产一样,他同样是怀揣着“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民本主义信条的。所以,“行仁政,施仁义”那更是他的基本执政理念。 只可惜,他与子产所不同的是,晏婴他并不是齐国的执政。所以,他的影响力之于齐国,更多的是只体现在舆论上。而他的执政理念,却很难是能够落到实处。 因为,齐侯虽说对他也算得是言听计从,但与叔向在晋国的处境一样,当他面对齐国内部日益强大的卿族势力时,他也只感到无奈。 前有“崔杼弑君乱国”,现有“田乞邀买人心”,晏婴对于这种僭越非礼行为的反感,那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也正是因为他对“礼”的重视,所以他才会对那些如今在那幸灾乐祸的齐国卿大夫而感到不耻。 而这种表面君子,背地小人的行为,在他眼里只能称之为“下作”! 晏婴的目光冷冽,他自是不会与这些人为伍。 “还请君上修书一封,遣楚国,质于楚君。” 对于诸樊战死,李然受封一事,晏婴的态度很明确,不能完全归咎于李然,这件事必然是要楚国负责! 姬姓之邦的君主当然不能这么白死,他齐国自然要有自己的态度! 而齐侯当然也当即是明白了晏婴的意思,便立刻是按照他说的办了。 …… 另外一边,身在楚国的李然,这些日子可就相当的不好过了。 他先是收到了子产的信札。 郑国毕竟与楚国最近,消息往来自是最为快捷。 一如他自己所预料的一般,子产这回是真的震怒了。 吴国与晋国乃是战略同盟的关系,所以,那自然便算得是郑国的盟友。而李然身为郑国的大夫,竟是相助楚国,以致吴王诸樊战死! 这不是叛国是什么? 当然,子产的用词不会这么锋锐,他的言语相对是要委婉一些的,可意思却还是那个意思。 子产在信中严厉的批评了李然的这种行为,并且一定要李然给他一个说法。 而李然也能想象得到子产而今所面临的困境。 毕竟郑国新政才刚刚有了起色,国内上下都指望着子产。丰段等人那更是一直等着子产这边出现差错。 此事一出,子产必定会遭到国内反对派的一致谴责,即便是当国罕虎那也是拦不住的。 子产情急之下,说得几句狠话,一方面自然也是出于自保。而另一方面,他也的的确确是被这件事给气坏了。 而就在李然准备给子产回信之时,另外一封快马加鞭送来楚国的信札也一并到了。 李然打开一看,竟是晋国羊舌肸写予他的。 同样,羊舌肸也对李然相助楚国一事也是进行了措辞极为严厉的批评,还将而今晋国朝堂之上的风向告诉了李然。 只是,他并没有急于让李然给他一个说法。 羊舌肸与子产不一样的是,羊舌肸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子产所处环境那般危机四起。 所以,羊舌肸只在信中批评了李然,末了又对李然进行了一番“淳淳教导”,让李然要切记天下之安定,皆应以姬姓之邦为先,以姬姓之邦为要。若是助纣为虐,自误于歧途,那迟早是为天下所弃的。 简而言之,就是应该一切都以姬姓优先。 而从这两封信札便不难看出,这两人与李然之间关系的异同。 一个乃是与李然亦师亦友的羊舌肸,一个是与李然同舟共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亲密盟友。 所求所谋,两人也都不甚相同,对于李然相助楚国之事的态度,当然也不尽相同。 只是尽管羊舌肸的来信更强调立场,也并没有子产那般的严责。可李然这心里,却还是清楚明白的。 毕竟,这件事说一千道一万,始终是他有错在先。他本以为自己算无遗策,能够生擒诸樊,劝诸樊罢兵而还,可谁知,竟是会直接害死了诸樊。 而且,还直接一手创造了一国之君竟是会直接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