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人生的道场 > 王秀琴崭露头角

王秀琴崭露头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9章王秀琴无意崭露头角

很快到了月尽儿,辛劳一年的庄稼人又开始最为忙碌的一天,贴完窗花贴对联,大门贴,二门贴,窗上贴完路口上贴,门口贴上“出门见喜“,石碾子贴上“青龙大吉“,就连鸡窝也贴上“家禽旺旺“的红对联,挂灯笼,请先人,看香点蜡安奉神灵,妇女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和晚上拜长辈的烧酒盘子……

当除夕的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红红的灯笼红了起来,烟花爆竹响彻夜空,一片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景象。

1993年大年初一,孩童们拜访长辈讨压岁钱,更为热闹的驼城山乡新年才正式开始。

榆林有驼城美誉,虽然属于陕北,但在风土人情方面和陕北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差异。她北接内蒙大草原,东接晋西隔黄河相望,在文化传承上有浓厚的草原粗犷之美和晋西远古圣火的一脉相承之根。榆林人的年也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榆林把一年的节日称为“四时九节“。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九节是春节、二月二、清明、端午、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重阳节、冬至、十月初一,三阴六阳九个节。

榆林人的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开始的,一直到次年的正月二十三“跳火堆燎百病“后才算结束。这应该是榆林人的大智慧所在。也是后来的省城成为榆林人天下的原因。

原来的大队行政改名为村委会,生产队改名为组已经是第10个年头,村委会下属了七个村组,由村委会和县文化局牵头于大年初一举行大规格的陕北秧歌和陕北腰鼓、陕北民歌比赛的联欢,晚上还有燃放烟花晚会,会场设在常家庄的打谷场上,县电视台在现场设立了多架摇臂摄像机。村民们早早就搭好了赛歌的舞台,电视台带来了一流的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并有现场乐队的伴奏。

上午10点,活动正式开始,百人的秧歌队,同款式的服饰,幻妙的绢面花边扇,百人的唢呐,百人的锣鼓,真有十里红妆的阵容,节日的喜庆被演绎成欢乐的海洋,活动很快进入高潮。

王秀琴是秧歌队中的一员,常天宏乐呵呵地领着大麦,推着双胞胎童车也来助阵,可爱的一对双胞胎着装节日的红棉袄,活泼可爱的荞麦也是被王秀琴精心打扮了一番,荞麦也时不时地随着曲子扭动着,常天宏注视着王秀琴的舞姿,油然赞叹她的艺术天分,感觉自己一下子配不上她,他突然感悟到王秀琴有着无比高雅的心境,有李梨花影子的重叠,尽管她非常现实,但这秧歌舞已经给了他答案。

秧歌队伍从常家庄列起了纵队,前后排列着唢呐队和锣鼓队,队伍浩浩荡荡,实为壮观。转乡开始,秧歌队要每到一个村小组进行一曲的助兴表演,每到一户门口都会得到一份贺年的礼品,一个上午下来,礼品就收获了两辆四轮拖拉机的车厢。

秧歌转乡结束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正是当地人的午饭时间,午饭过后民歌比赛接着进行。

赛歌由县文化局设立了奖项,一等奖是嘉陵125摩托车2辆,二等奖双桶洗衣机10台,三等奖轻便26型飞鸽自行车20辆。有物质奖励的诱惑实,十里八乡的人都撵过来看热闹,想参加比赛的人纷纷报名。

赛歌奖品的资助人正是从美回家探亲的张亚兰,她就是大张惠兰十岁的姐姐,张亚兰夫妇携孩子年前回国,她的丈夫吴国中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研究所的博士后,夫妻两人去美国深造后双双留美,均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张亚兰在法学系,丈夫在遥感系。

这次回家她在张寨沟娘家设宴三天款待乡里和亲友,常天宏和王秀琴也受邀请,不过两天都没有去,听说去的亲戚每人还发了五百美金,动静不小!

县文化局也是受邀官方,张亚兰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秧歌和陕北民歌,陕北腰鼓为由,出资举行这次联欢,她要把珍贵的影像资料带回美国,把陕北非物质文化宣传到美国去。这弦外之音暂且不提,继续说赛歌盛况。

庄户人有几个见过摇臂杆的摄像机,还有滑轨摄像,灯光师啦等等。电视台特邀县文工团专业歌唱演员做评委,加上一流的音响系统,打谷场一下子人满为患,地方出动警力维持秩序,看热闹的远乡人还在接踵而至,小摊小贩也蜂蛹踏来。

赛歌采用挑战赛,由专业男歌手唱一首歌,报名的男选手挑战唱同一首歌,选出男冠军,亚军,季军,同样由女专业歌手唱一首歌,报名的女选手进行挑战唱同一首歌,选出女冠军,亚军,季军。

面对报名的二百多选手,这比赛一时半会是分不出胜负。后经过策划和理事会协商,张亚兰同意将活动延期5天,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慢慢来,张亚兰只希望电视台摄影组录制好视频,费用不在话下。

第一轮比赛开始,县文工团知名女歌手一首《黄土高坡》,唱出陕北人民肺腑之音,歌声嘹亮响彻会场,现场乐队的鼎力伴奏,激情高昂的旋律感染了辛劳一年的观众,万人共鸣,掌声雷动。

第一个挑战者是常艳玲,她经过简单化妆,身着秧歌服,合身得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