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通判徐州
步。 都是有实际的利益,实际的教训,才形成了这样的传统。 朝堂之上诸公,可能对盛长柏这么年轻,也没有外任经验,就去边州没那么信任,就促成了现在这么一个结果。 比如说需要带着出门的人手,盛长柏肯定要亲自挑选,两大跟班书童刘滔,长随许三,这肯定都是要跟着的。 以勋贵之家喜欢早结婚的传统,齐衡结婚大概率比盛长柏结婚都要早。 亲事自然自小就一直被人惦记,都被齐衡家以科举为重,推脱了过去。 帮助和障碍就这么些,都不算大,关键的地方还是要看顾廷烨自己努力。 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差不多都做到了最好,可以说是不相伯仲。 “擢太常博士,通判徐州。” 齐衡小点的时候,就是一个有教养的小正太。 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上任,盛长柏到徐州上任,这算是近途,只要在一个月期限前,赶到了徐州上任就是了。 盛长柏甚至可以先休息半个月再出发都不晚。 “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更为青睐嘉成县主,齐某只能是辜负荣姑娘的美意。不日之后,我们家就会和邕王家交换庚帖,亲事定下。汴京城百姓,也就不会对此事议论纷纷了。” 因为顾忌着顾堰开,也就只能在背后搞一点小动作。 除了盛长柏先一步考中进士,齐衡实没什么该羡慕盛长柏的。 和顾廷烨聊过了之后,盛长柏也见了见齐衡。 平常能用到的生活用品,可以说能带着的,都给带上了。 人口众多,民众三四十万,丝织耕桑,丝绸业发达,百姓不只是可以种田,还可以做工,生活富足。 现在来说,两家的权势差距不大,但是从潜力上来说。 然后就是安全武力问题,盛长柏一个有身份的人,自不好遇事就自己动手。 盛长柏当然不需要这么无脑,直接就把公家的钱,往自己兜里揣。 盛长柏还是以最坏情况说的,以顾堰开对顾廷烨的关心程度,以及平时的做事风格。 通判徐州,就是盛紘和海家为盛长柏活动的结果了。 大周朝的黄河还没有改道,还没有夺淮入海,徐州可以既算是陆上驿道的枢纽,又是水运的枢纽,联通黄、淮,东临大海,西接中原。 笔墨纸砚,书籍字画,印章配饰,惯用的小件家具,都要带上。 起码墨兰这边算是可以暂时安分一下了,盛家内部就不容易再出什么问题。 齐衡和嘉成县主的事情,能很快定下,也算是了了一件盛长柏不放心的心事。 漕运不再经过徐州,徐州的商贸属性,要比之前差上一些,挤不进去大周朝商贸州府的第一梯队。 齐衡没有喜欢的人,也就不会有什么叛逆之心,还是都听从平宁郡主的安排。 起码盛紘和海家,都是很了解的。 不管是勋贵早婚,还是进士晚婚,都不是随便就定下的。 邕王就要剩过荣家太多了,邕王成为储君的支持率最高,很可能成为一国之君。 然后就该享受荫封,进禁军做武官,就算真要戍边上战场,发生什么意外人没了,起码也留下了后代。 所以盛长柏外任在这种地方,已经算是很难得。 两位贵女自身的条件不相上下,但是嘉成县主最后还是赢在了家世上面。 盛长柏这边已经拖到了二十以后,等到及冠之后找时间。 荣家在老皇帝去了之后,不要说有什么进步,就连现在的权势,也不可能保持。 这次科举虽然齐衡没过,但是到了试婚年龄,齐衡中进士不中进士,对婚恋市场上价值的影响也不大。 车马钱粮一个都不能少,像盛家这样富足一些的人家。 盛长柏追问道。虽然说这两个女人家里的人都不省心,都比较嚣张跋扈,但单拿这两个女人来说,条件都可以说是挺优秀,就是品性上来说也不差。 思考方式也迥然于勋贵,行事做派也更接近文官清流之流。 就是不考虑人没了的问题,勋贵子弟跟随禁军戍边,一去就是几年。 封建社会修书是大事,修书这个事,只要没有大的差错,任满了之后,都会得到提拔。 盛长柏还在汴京这些日子,也就是一个督促作用。 盛长柏方一外任,就是担任一州二佐官,这么重要的职务,已经挺不容易,更不要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