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扬子宫之三
表面上嘴硬,表示不放弃拔汗那,但主力大军已然撤走,收缩到了俱战提以西,并开始筑城设防。 残存的贵族们一看,大失所望,不得已之下,陆陆续续有人跑到七郎面前表忠心。 其实,他们之中真正的波斯人并不多,绝大多数还是粟特人、突厥人,要让他们真正效忠波斯是很难的。 形势比人强,这个时候还是保住自家基业更为重要。 七郎揣摩上意,下令在拔汗那禁绝造物主,因此对投过来的贵族也是挑挑拣拣的,剩下的人免不了遭受一番大清洗——自然是在禁军和疏勒镇军的配合下。 毫无疑问,拔汗那现在还是有小规模叛乱的。主要是信了造物主的贵族们展开叛乱,他们私下里还勾连来自大食各个角落的吉哈德分子,一时半会平定不下去。 就这个情况,建设什么的肯定是想多了,先把地方梳理完毕再说吧。 邵树德看完后,下令在禁军及各路杂牌部队中招募愿意定居楚国的武夫,朝廷负担沿途递顿开支,可免费把家人搬过去。 应该说,邵树德对七郎是相当不错了,支持力度比大郎还要大。 几十万武夫中,好好招募,总能找到一批“脑子不太好使”的人愿意举家搬迁过去。哪怕只有一千人、两千人,对于此时的楚国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最后就是七圣州、弥峨州、拱宸州、捧日州这十处封地的情况下。 总体而言比较稳定,阿保机逃走后更是稳得不能再稳。即便是生活在当地的契丹人,至此也彻底断了念想,老老实实听话了。 邵树德草草看完,飞快地在每一份上批阅“可”,随后便让人快马发回洛阳,尽快落实。 ****** 四月十三日,邵树德入住了南京扬子宫。 宫城有殿室千余间,算是比较小的了,即便在陪都里面,都算小的。 主殿为临华殿,算是扬子宫举办朝会之所。 邵树德在宫殿内外转了一圈,发现周围已经预留了相当一部分空地,以待未来扩建之用。 再往外延伸,就是一片荒郊野岭了。偶有村社点缀,总体看起来还是比较荒凉。 宫城南侧的空地上,还规划了一条条街巷。 是的,南京城现在采用的算是半里坊、半街巷制。 街巷制主要位于商业区,也有百姓居住。 里坊则用来修建各种规格的宅子,相当一部分攥在朝廷手中,免费借给调任南京的高级官员居住,卸任后收回。 有时候也会拿来做赏赐,给立下大功的武夫或辛劳了大半辈子的文官。 达官贵人们也开始在南京购地起屋,用作自宅。 这也是老传统了。 万一哪天圣人兴致起来,决定在南京住个几年,他们随驾过来上朝、办公,没有宅子是很麻烦的事情。 “当年修建宫城的俘虏都释放了吧?”邵树德问道。 “皆已发往辽东,赦为百姓。”中书侍郎萧蘧回道。 “最后剩多少人?” “三万八千余众。”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卿办得不错。” 十万长和俘虏,到最后只剩三四万人迁往辽东落籍,成为民户,过程是十分惨烈的。 至于为何不把他们送回家乡,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妻子已经有了新丈夫,儿女管别人叫爹了,放回去不合适,还是去辽东吧,好好生活,热爱生活。 “宫城修建就到此为止吧,不宜扩建了。”邵树德转完一圈后,说道:“后代天子,可能幸长安、幸北平,大概不会来江宁府了。修得好,纯属浪费。” 萧蘧深以为然。 后代天子,可能心血来潮的时候来南京走一走、看一看,但不太可能长期在这理政办公。毕竟这不是南朝,国家重心始终在北方。 另外,就本心而言,萧蘧也不希望南京宫城修得有多气派、多恢弘。 金陵王气,自隋代死死清理、压制后,已经黯然转淡,没必要再去恢复了。 而且,朝廷在这一片的军事力量较为薄弱。 江宁府 最大的一股军力,竟然是五千州兵,镇压叛乱都不一定够用——如果有的话。 说难听点,将来如果有人在江南起事,攻破南京,你修的宫城岂不是给他人做嫁衣。 说穿了,在萧蘧的心目中,还是“北方本位制”,天然对南方不信任,这也是自隋代以来的一贯态度了——你们负责输送钱粮就行了,其他事情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