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俞老太设宴待穷亲 小儿女童语藏谶言
年末了,那些难以生计的穷苦人家,若再不出来要口吃的,这节可如何过去,怎么,可是有上门乞讨的?”
涂七娘点头道:“刚才遇着一对母女,看着那孩子被冻得好生可怜,年纪还未有咱家自谦大呢。”
俞老太感慨道:“宁要一个讨饭的娘,也不要一个做官的爹,果真不假,就连出来行乞,都要将孩子带在身边。这世上,没有比‘娘’,更尊贵的称呼了,”
说着叹了口气,又道:“当年若不是你姑丈心狠,怎会将你那个大姐远嫁外省,给他闯荡时结识的友人做了儿媳呢。以致如今失了音讯,生死不知。”遂而眼圈泛泪。
涂七娘忙安慰道:“姑母,您也别太难过,那山高路远的,难免书信不通。说不定大姐不知甚么时候便回来了。”
俞老太无奈道:“不想开着又能怎样,已然这多年头了,只当未生过算了,”
待沉默片刻,又问道:“对了,你可打发了那对讨饭的母女么?”
涂七娘摇了摇头,遂将门外之事说与其听。俞老太闻后,起初未当回事,待谈论一番,也不禁生了疑问,却又不得其解,就忙让她去喊迟忠。
等迟忠来到屋内,见俞老太满头银丝、皱乱纹深,已然苍老许多,且又久未相见,如何能不心酸,难免哽咽起来,遂跪地磕头道:“不肖侄儿,给堂姑母请安问好。”
这俞老太,娘家至亲早已不在,惟剩几个门里子侄,还渐是断了往来,此时见到迟忠,也不禁眼眶泛泪,就道:“小忠子,你都这般年纪了,快起来吧。”
待迟忠起身,俞老太便唤他炕边坐下,细细端量了一番,方责怪道:“怎就不知早些来看看?”
迟忠脸上一红,苦笑道:“家中长辈都不在了,便觉着隔了层关系,又怕村里人嚼舌头,说俺们不顾脸面,高攀了堂姑母这门大户亲戚。”
俞老太不由气道:“这是何话,甚么大门小户的,不过乡下人罢了。要我看,倒是你忘了鹰嘴崖还有一姑母吧。”
迟忠顿感惭愧,欲言又止的低下头去。俞老太叹了口气,又道:“家里日子过的可是还好?”
迟忠勉强笑道:“还过的下去。”
但看其满身的破衣褴褛,俞老太岂会不明,心里便更不是滋味。又问了些村中之事,不禁伤感道:“不想咱们迟心湾的老一辈人,如今竟没剩下几个了,谁知俺这一出嫁,一晃也是快要入土的人了。”
迟忠忙宽慰道:“堂姑母身子还硬朗着呢,若得了闲,不妨让俞小哥儿带您回去看看。”
俞老太摇头叹道:“迟心湾,迟心湾,赤心不觉,迟心已是,只怕再也回不去了。”
迟忠听过黯然不语,如今门里的长辈,仅剩俞老太一人了,那心中怎不难受。听得俞老太又道:“小忠子,堂姑母问你,刚才于门外,有一对乞讨的母女是何人?”
见其一愣,遂吱唔着言语不出,就忍不住喝道:“你还不快说。”
迟忠无奈道:“是咱们村江远家里的。”
俞老太疑问道:“这江远是哪家的?”
迟忠回道:“便是早前村西头,老憨叔家的入赘女婿。”
却是涂七娘听后,惊声道:“是兰丫姐?这怎么可能,哪里还有半点当初的样子?”
俞老太闻后,也寻思着道:“可是生了七个闺女,仅活了一个的迟老憨?”
迟忠点头道:“正是他。”
俞老太顿然不解道:“既是咱们村的,你为何不叫进来,却要故作不识?”
谁知迟忠竟突然呜咽起来,悲痛道:“堂姑母,您以为侄儿不想么,咱们村中连年遭荒,颗粒不收,即使好不容易倒腾点海物也不值钱。
无法,我那婆娘就和大闺女四处挖野菜,谁知不慎跌落山谷,等俺们寻到人时早已不行了。若不是家中还有两个崽子等着活命,侄儿哪有脸上门来,若再同她招呼,岂不又给您老添了麻烦。”
涂七娘听完,不由杏目泛红,忍不住低头啜泣。而俞老太也登时抹起泪来,哪里能想到,自己阔别已久的迟心湾,竟变成如今这般样子。
遂后抬手指着迟忠,气道:“小忠子,你好糊涂,为何不知早些过来,非要丢了两条人命才想起姑母,”
待缓了情绪,忙对涂七娘道:“七丫头,快和你哥出去寻人,千万莫怠慢了才是。”
而后又喊来儿媳,将事情告知,让她赶快去准备午饭。只听郝氏问道:“娘,那些鱼虾甚么的可要做上一些?”
俞老太摆手道:“那玩意儿,如今便连城里人都不怎般待见,何况海边长大的呢,也只有咱们山里人,整日五谷杂粮的,当着是个稀罕东西。
你且把宰好的鸡鸭鹅炖上一些,再将你俞四哥打的野味煮上,多弄点面食即可。”郝氏点头应允,遂往外屋忙活去了,留下俞老太和迟忠继续相聊。
且说,这鹰嘴崖虽不是很大,但步俞两姓加起来,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