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年少
林周前半辈子的时光大抵都是和一个叫顾经年的家伙绑定的,邻里街坊只要提到顾经年,下半句一定会提到林周,林周苦恼已久。
林周的父亲林彧君是个举人,除了带了点儿文人的书生气外,人倒是挺开明的,深谙读书明理的重要性,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歪理从来不放在心上,自林周三岁起便教她读书识字,林周也很是机灵,五岁便能熟背三字经和诗词,到七岁那年已经能写得一手娟丽的簪花小楷了。
林周的阿娘是江南一富户的女儿,单名一个宛字,人称宛娘,生得白净,秀外慧中,温柔贤惠,是大多男子的意中人类型,与阿爹家里是世交。爹娘是邻居眼中的一对璧人,结亲不久便生下林周,也不知哪里听闻取个小名能保孩子平安,于是便有了后来比大名更为人知的称呼:“阿喜”,顺着阿爹的排行老六,幼时林周都被亲戚称作:小六喜。在认识顾经年之前,林周一度觉得这个称呼挺可爱。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日子过了没多久,林周的阿爹就金榜题名,提为翰林院士,进京城做官,于是林周的生活也是自此改变的……
林氏一家刚入京时,搬入柳盛巷,阿娘一周忙里忙外,招呼家里二三仆人添置家具物什,林周就乖乖坐在家里读书写字,也不偷懒,这一年,林周刚满七岁。
进进出出的盆栽家具,看得林周眼花缭乱,偶尔扒着门缝偷看来去行人,也能窥见路上挑担卖着包子糖水的生意人,街角有个吹糖人的,摊前摆满小猪小兔,直直让林周看呆了眼,京城的繁华,在一个娃娃眼里,就是满眼满眼的糖人。
直到对面的宅子也开始有进进出出的人,林周才意识到不对劲,忙跟阿娘报信。阿娘遣小厮到对面一问,才知也是一家进京就职的人。作为讲究礼节的人,当晚阿娘跟阿爹就携礼到对面拜访,对方也相当客气,言谈间才知道,原来这户顾家,也是南方人,说起来和阿爹还是老乡,又是一同考中进京,不可不谓是缘分。
阿娘也和顾家夫人很是投缘,约好日后常见。一切都看似如此美好,就连林周见顾经年的第一面也是。
“经年,快来见过这个小妹妹。”顾父顾珩拉着顾经年的手走了过来,顾经年很是听话的朝着林周作揖,微微一笑,白皙的脸上还泛着红晕,想来是白日里贪玩晒的。林周当时也觉得顾经年好看极了,彬彬有礼的样子,很招人喜欢,直到多年后,林周才觉得自己看走了眼。
林父摸了摸林周的头说:“闺女林周,刚满七岁,小名阿喜,以后只管她小六喜。不知顾兄之子年岁几何?可有小名?”
顾珩点头,“这小子本名经年,小时候都叫他阿福,入了冬就十岁了,大了还不愿意别人这么叫他!”
林父笑了笑,“小阿喜和小阿福,那么经年和妹妹以后就以兄妹相称吧。”
林周开心地叫了声“阿福哥”,也是后来才知道顾经年因此记恨了她好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