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瓷器与茶叶
翌日,闲来无事的庆忌,就在左丞相文种,以及大工令干将的陪同下,巡视金陵山一侧的制陶作坊。 在吴国,制陶作坊比比皆是。 主要是为人们的生活起居,生产锅碗瓢盆那种民用的。 像是精美的瓷器这种,基本上都是由吴国的国家把控,民间不得私自烧制。 即便是有能力烧制,那都是违法犯罪行为,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不过工匠们也没必要为此铤而走险。 因为在吴国,工匠的待遇是极高的。 正如庆忌早年在《求贤令》中所言,凡有一技之长者,吴能用之,可赐爵封官。 此时的庆忌,就带着文种、干将,还有一队宿卫,在工匠的们的簇拥下,进入热烘烘的工坊当中巡视。 “大王,这是刚刚烧制出来的陶瓷成品。” 文种接过一名工匠递来的大件陶瓷,递给庆忌一观。 只见这陶瓷是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 上边凋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凤、祥云等图桉,呈现出了浅白的色泽,看起来如璞玉一样。 但,庆忌对于这种质地的陶瓷,还是不太满意的。 “文种,你知识渊博,应该知道我华夏的陶器历史,能追朔多少年吧?” 庆忌轻笑一声,询问道。 闻言,文种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上古之世,我华夏的先祖就已经能烧制陶器。” “算起来,也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不过那些陶器的风格朴素,多用于日常。” “瓷器则是从商代开始,比陶器的质地更为上乘,不过颜色也是单一。” “可用于祭祀。”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文种的学识,自然是母庸置疑的。 华夏的陶瓷发扬光大的时期,莫过于唐宋明三代。 唐朝有“唐三彩”,宋朝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明朝的宣德窑、景泰窑很是出名。 但,华夏的陶瓷历史,着实是源远流长的。 就庆忌所知道的,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朔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 早在西方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华夏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陶瓷”这个名词可以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瓷器可以说是陶器的进化版。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华夏就已经出现了彩陶。 迄今为止,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这还得益于庆忌比较看重陶瓷的发展。 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之前庆忌认为要改进武器的犀利程度,以铁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所以锻造兵器的火候,就被进一步的提高。 然后,就影响到了制陶瓷的行业。 而早在商周时期,青釉器的出现,就已经是陶瓷的一个雏形。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到1200℃。 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在庆忌的督促下,吴国的工业已经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无论是军用的,还是民用的,其技艺基本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吴国烧制出来的陶瓷,大致上相当于汉朝的水准。 尤其是吴国的青瓷。 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还是要尽可能的提高制陶瓷的技艺。” 庆忌将手中的大件陶瓷放下后,又缓声道:“火候,还有原料土,都可以选用不同的。” “不要怕花钱,也不必怕失败。” “凡是能烧制出更高规格,质地更为上乘的陶瓷,寡人都可给予重赏,封官赐爵。” “诺!” 文种、干将都立马答应下来。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 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 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至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到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庆忌知道一些烧制陶瓷的原理,但是真正操作起来。 庆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