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君子慎独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而今的庆忌,是为方伯,诸侯霸主! 即便顿国、许国还不是吴国的附庸,也不能坐视两国被他国所吞并。 为何? 这顿国且不说,毕竟只是一县之地,弹丸小国。 许国却是不行,尤其是不能被郑国所吞并! 许国是一个子爵国家,其始封之君是为许文叔。 许国是姜姓,跟齐国是一个祖先,同宗同源,为四岳伯夷之后太岳之嗣。 当年周成王大封诸侯,其中在商王朝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许多姜姓诸侯国。 庆忌之所以不能容忍郑国灭许,是因为许国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 作为“中原之中”,许国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但,落后就要挨打,许国也不例外。 进入大争之世以来,许国就如同一叶扁舟,在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豪强林立,虎视眈眈。 许国只好小心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 即使这样,北方的郑国却始终怀有吞并许国的野心。 在郑庄公的时候,还曾攻破过许国的都城,灭了许国。 好在之后郑国发生内乱,许穆公复建许国,从此郑国视许国为仇敌,屡屡兴兵犯许。 而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许国先后遭受侵伐十一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九次。 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世仇! 许国无疑是一个苦逼的国家,多灾多难。 饱受晋国、郑国侵伐的许国已经痛失大片土地,无奈之下,十五世国君许灵公,把许国都城从许迁至叶,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完全成为楚国附庸。 即使这样,许国仍未得到楚国的照顾,楚国不时令其迁徙。 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许国已是国穷财尽,徒有虚名…… 饶是如此,郑国却似乎还不肯放过许国。 这些年来,趁着楚、郑两国被吴国屡屡摁在地上摩擦,许国的国力有所恢复。 在楚国被彻底覆灭后,许国也是选择向霸主晋国称臣纳贡,而没有向吴国臣服。 舍近求远? 这不是作死吗? 随着晋国的分崩离析,许国是注定要沦为牺牲品的。 “大王。” 治粟内史曾点向庆忌进言道:“臣以为,可趁此机会,发兵灭陈。至于许国那边,大王可出兵帮助许人击退郑师,让许国臣服!” “不妥!” 御史大夫范蠡立即反驳道:“陈国相对我吴国来说,只是弹丸小国,弹指可灭。” “然,陈国在中原的影响力不小,如若我吴国骤然发动灭陈之战,恐怕中原列国将会人人自危!” “在赵鞅或齐侯的撺掇下,若是诸侯联军来犯,动辄大战,对我吴国绝无裨益!” 庆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而今卫国、宋国的军队,已经陆续撤离了曹地,而孙武所率领的三万吴军,还屯驻在吴宋两国的边境一带,距离陈国不远。 以孙武的能力,再加上三万精锐之师,对陈国定然一战而下。 但是接下来,吴国要面对的,恐怕就是中原诸侯的讨伐,让他们名正言顺的来一次“尊王攘夷”了! 庆忌可以不要霸主的名号,只是岂能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 “不知道御史大夫你有何高论?” 曾点询问道。 “弭兵。” 范蠡缓声道:“大王可以方伯之名,发号施令,在许国或顿国,大会诸侯,行弭兵之盟。” “届时,包括郑、宋、卫,以及六晋等诸侯,还有一众附庸国君,都必须悉数到场!” “吴国需要安定,中原也需要安定!” “善。” 范蠡的这一主张,无疑是跟庆忌不谋而合的。 现在,对于中原列国,庆忌认为只需要维持现状即可。 吴国没必要染指的小国,也不能容忍他国染指! “文种。” “臣在!” “安排使者,传召诸侯会盟之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 “诺!” 文种立即答应了下来。 随即,庆忌又环视一周,看着在座的范蠡、孔丘、伯噽、曾点、文种和计然。 庆忌最终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