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钱真好挣
姬昭明舍得给奖金,印刷坊的效率自然高得惊人。
第四天晚上,藜朝的第一批线装书送到了姬昭明手上。
在姬昭明的重奖下,这本千字文读本还是双色印刷的——红色米字格做底,黑色字迹在上。
封面有书名《千字文》和作者“周兴嗣”,另有一列小字“姬景昇抄本印制”。背面下方写有“爱民印刷”、“活字第壹版”、“天福十四年六月”,还印有形似“明”字的商标。
为了节约成本,印成了双面的,一本只有十几页,拿在手里就是一个轻薄的小册子。仔细翻看,墨色深浅一致,字迹清晰,按照页码排序整齐并无错漏。
姬昭明觉得可以打个及格分。
“还行吧,看着有点儿粗糙,平价售卖应该能卖的不错。四书的具体用字整理出多少了?催一催他们,等三叔写好字模,咱们就先印四书合集。”
姬昭明平平淡淡的安排后续,姬景行夫妇则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刚刚秋婆婆说一日印了多少?三千本?那个工坊一共才多少人啊。
姬景行忍不住问:“印刷坊里现在用工有多少?”
“共有四位识字的先生,两人一组捡字排版。印刷工有十二人,三人一组,日后若要赶工,拆为两人一组也可。装订工有八人,其余年纪小的孩子只是帮忙裁纸、打孔、搬运。今天都是第一次上手,下午才做得快起来。等到都练成熟手,速度还能要更快些。”
这就是流水线的魅力。雇工们甚至不需要识字,只要识数,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震撼过后,姬景行干脆一手抱起女儿往外面走去,还没忘记捞了两本印好的书。
“阿茵你看顾着瑞儿,我带明儿去找父亲。”
姬昭明到院门口了才想起来要给三叔送样品,大声喊道:“娘亲帮我给三叔送两本书去!”
姬景行干脆得拦住:“不必,雪松你去请景晟也去父亲那里,带着他弄得那个声韵表。”
激动的姬景行一路疾行,就这么把姬昭明夹带进了姬大爷的书房。
姬大爷愣了,还以为是孙女出了什么问题:“明姐儿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父亲您看,这是明儿和景晟做的书册,二十余人手,一日能得三千本!”
姬大爷接过书册,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装订方式,很特别,翻阅也很方便。细看内容,竟然是双色,是小儿子的字,写得都很规整,又有进步了。一日能制三千本,也是闻所未闻……三千本?
“多少人手?一日能出多少?”姬大爷怀疑自己听错了。
“父亲您没听错。共计二十余人手,只有四人识字,通力合作,一日能得三千本。”
“不需全部识字?”
姬景行看向女儿,他还没细问过。
姬昭明有问必答:“因是用活字印刷之法,每页需先对照范本捡出对应的字模,印刷前和印出第一张后都要再仔细检查,所以最好是用识字的人。每页下方标注了页数,所以装订之人要识数。其他工作都是单一简单的,是否识字都没关系。”
姬大爷追问道:“若是要印其他典籍,也能有这般速度?”
“捡字相对耗时,做好一版,重复印刷会很快。等人手都做熟了,应该还能更快些。祖父、父亲,咱家把活字印刷术献给圣人,奖赏一定会很丰厚吧?”
这种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起码再给六十两金吧?
姬景昇此时正好进屋,只听见了侄女的最后一句,以为他们在说拼音,笑着接话:“声韵表熟悉以后确实好用,或许可以凭此再修字书,哥哥正好在翰林院当值,若能做成此事,说不定嫂子真能有诰命了。”
字书就是字典。如今常用的是前朝的《玉篇》,比《说文解字》更加详尽些,以反切法注音。
姬大爷没想到还有别的事儿,赶紧问道:“什么声韵表?”
“不是说这个?”姬景昇赶紧把带来的声韵表递上,有些疑惑,转眼间看见哥哥手里拿着什么。
姬景行把书递给弟弟,替他解惑。
“你的《千字文》抄本已经印好了,就明儿那个小作坊,一日印出三千本。刚刚就是在说这个活字印刷术,明儿说要去向圣人讨赏呢。”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活字印刷的效率确实有些夸张了,姬景昇也被震得愣了一下。不过他本来就比较了解侄女最近做的事,虽然没想到能这么夸张,还是有些预期,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效率。
新奇得翻看新书,是超乎他想象的精美。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审阅自己的字,他甚至觉得印得比自己写得更好些。
心中赞叹后,姬景昇立刻要跟姬昭明下订单:“明姐儿的印刷坊还能再扩大规模么?书坊的架子都快空了,明天我就让刘掌柜把样书都送去印!”
“还请三叔暂等一日,我已经在整理四书的用字了。此事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