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天壤之别
亚历山大-兹维列夫不喜欢高文。 这是一个肯定句。 而且,他没有准备隐藏这一点。 一直以来,他就是天之骄子,沐浴在赞誉和期许的目光之下成长,从网球学院到青少年时期再到转入职业,无往不利,在同龄人之中,早早就展露出球王气质,一路顺风顺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焦点。 2014年四月,在年满十七岁满足ATP最低年龄限制要求之后,他第一时间就转入职业,拉开职业序幕。 辉煌,依旧—— 2009年托米奇之后,最年轻的挑战赛冠军;2004年加斯奎特之后,首位击败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十七岁球员;2006年西里奇之后,首位晋级ATP巡回赛四强的十七岁球员;2003年纳达尔和加斯奎特之后,首位年终排名跻身前一百五十名的十七岁球员。 最年轻。 首位。 十七岁。 尽管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但围绕着这些关键词,他依旧是新生代最强者,承载着“95后”的希望曙光。 媒体,教练,球迷……哪怕对手们,全部都在表达相同的想法,整个世界充斥着赞美与肯定。 早早地,“未来世界第一”、“大满贯冠军”、“历史创造者”等等关键词,就已经和“亚历山大-兹维列夫”这个名字捆绑在一起。 压力? 他不在意,相反,他享受这样的欢呼和光环,他享受这样的赞扬和瞩目,如同站在全世界的正中心。 聚光灯,是属于他的。 无论他走到哪里,光环始终如影随形,群起追捧,万众瞩目,即使在大满贯大师赛的赛场也不例外。 德国媒体振臂高呼着,贝克尔和格拉芙之后,德国网球的复兴希望就落在这个十七岁年轻人的肩膀上。 多么美好。 那种滋味,就好像站在山顶上,万民臣服,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苦苦等待着他改变整项运动的命运。 但是! 高文出现了。 他的世界,就如同沙子城堡一般,看似恢弘华丽,转眼分崩离析,竭尽全力挽救,却只是加速毁灭。 去年七月,他们还在挑战赛舞台同场竞技—— 尽管那场比赛,他输掉了,但他并不在意,他相信自己只是一时大意,因为轻敌才导致了发挥失常;等待再次交手的时候,他就可以证明自己,他就可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才是“95后”新生代的代表。 然而…… 在那之后,短短一个月,世界就翻天覆地,所有视线、所有光芒、所有焦点全部朝着高文汹涌而去。 就连德国媒体也不例外。 他深深觉得,自己好像被世界抛弃了,乃至遗忘了,再也无人问津,就在一个阴暗角落发霉长蘑菇。 当2014年赛季结束的时候,网球专业媒体依旧在感叹着,小兹维列夫成为世界排名前一百五十名里最年轻的球员,并且成为继纳达尔和加斯奎特之后,时隔整整十年再次完成如此壮举的十七岁少年。 137。 这是他的年终世界排名,但是他看着这个数字,却笑不出来,甚至觉得这是一个耻辱,“137”正在嘲笑他的狼狈和无能—— 丘里奇,世界排名前一百名里最年轻的球员,他仅仅比小兹维列夫年长五个月而已。 高文,世界排名前十里最年轻的球员,他还是2004年纳达尔之后完成跻身世界前十壮举的最年轻球员。 而高文,也仅仅比丘里奇年长整整一岁而已。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37”,围绕着这个数字展开的那些赞扬、那些肯定、那些期许,落在小兹维列夫眼睛里,全部都演变成为嘲笑、奚落和攻击。 为此,整个休赛期,他发奋图强、咬紧牙关,试图在新赛季揭幕之后,一鸣惊人,重新赢回自己的王冠。 可是……可是! 新赛季揭幕之后,高文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了,哪怕躲在世界尽头,铺天盖地的新闻也无孔不入地确保每个人都听说。 那么,小兹维列夫呢? 2015赛季,他试图离开挑战赛舞台,朝着ATP更高级别赛事发起冲击,大满贯、大师赛,真正参与到职业竞争里。 现实却事与愿违,从澳洲赛季开始,他就一直无法从资格赛突围,苦苦挣扎,越是急躁,就越是无法顺心。 愤怒。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