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苏轼离去以及狄青……抑郁了
“难以置信。” 沈括看着手中的书籍,连着感叹了十几个难以置信,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便抬头看着赵时,又感叹了一声:“难以置信。” 赵时就,有些心虚的摸了摸鼻子, 他知道沈括。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 何为科学家,就是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自然科学等都懂亿点点,当然,现在这个时候,这些还不叫这些名字,但是,沈括却是真的懂,最起码,赵时觉得自己远不如他。 所以, 被沈括如此夸赞,赵时难免有些心虚,他无非就是想着这些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便弄出了一些数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三四年级他都不懂,而且,这一二年级也大多不全,就是赵时想到什么加上什么,主要是一些加减乘除的速算技巧, 就比如什么头乘头,尾乘尾,头尾相加什么的。 这些当然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但是,用于让这些孩子增长见识,甚至获得一技之长却也足够了。 沈括爱不释手的翻看着赵时简易弄出来的教材,然后突然问道:“这些是计数吗?” 古代有算筹, 而且好像早在八九世纪,印度数字,也就是阿拉伯数字就曾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只是中原并未使用,赵时也不觉得阿拉伯数字就高贵到哪里去,只是,他毕竟从小到大学的都是这个,甚至搞不太懂算筹的概念,所以编写的时候就编写成了阿拉伯数字。 而沈括, 只是看上几眼,虽未曾见过这样计数,却也看出来这就是某种数字,便起身道:“先生大才。” 赵时急忙摆手, 还礼, 沈括便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就干脆利落道:“先生大才,括不如也,先生能否允许括,暂留此地。” “当然。” 赵时眼睛一亮,虽然只是暂留,虽然即使拥有沈括,也不见得就能给这个时代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单单是沈括对于北宋各方个面的科技发展程度的了解,就已经能帮赵时大忙了。 赵时毕竟在后世生活过,他虽然咋一看好像知道的东西不算太多,但是,那也是因为他没有深入的了解北宋的方方面面,了解之后,说不准就能拿出什么金点子,而沈括就能帮他最省事,省时的帮自己了解自己究竟遗失了那些未曾注意的,犄角旮旯的知识能用。 当然, 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沈括是科学家,而且不是那种理论学家,他还喜欢四处游历,结识民间牛人,而众所周知,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民间牛人几乎无法登上庙堂之高,所以,赵时一直想找,却如大海捞针,而现在,沈括愿意留下,自然就能让赵时以他为基石,慢慢的把那些不受重视的民间牛人纳入彀中。 所以, 赵时一时间热情很高,完全就忽视了旁边幽幽看着的苏轼,苏辙,苏洵三父子,苏辙,苏洵还好,不知赵时身份,苏轼却微微有些叹息,有能力的人就是不一样,能被郎君如此挽留,哪像自己…… 除了吃, 除了能写几首不登大雅之堂的诗词, 我还有什么能力? 我就是个废……嗯?……苏轼突然缓缓怔住,不对啊!这不正是我能留下的契机吗? 想到此处…… “父亲……” 苏轼急忙扭头对苏洵说:“您说沟渠无任何增益,既无增益,那沈括兄这种大才又是为何要主动留下?” “这……” 苏洵脸色一僵, 他其实还是倾向于沟渠对于科考举子,并不是一个好的读书场所,但是,赵时虽然打脸打着打着就跑偏了,但是,他也确确实实打了苏洵那么一下,让苏洵有些没办法理直气壮。 这就让苏轼找到机会了, 忍不住声音更大了一些:“所以,还请父亲让我留在沟渠,轼发誓,轼明年必定能高中状……” “不可能,你不能留在沟渠。” “为什么?” 苏轼猛的抬头看向苏洵:“明明郎君都证明留在沟渠……嗯?”然后便看到,苏洵好像嘴都没有张,甚至,就连苏洵都有些诧异的看向苏轼身后,苏轼缓缓回头,便看到,赵时不知何时跟沈括暂时聊完,听到这句话,回头道:“你去读书。” 苏轼一颤, 竟有一种……被背刺的感觉。 赵时却面色平静,不容拒绝:“明年正月便会开科,距离现在也不过俩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