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切勿舍本逐末
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bj故宫博物院内。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桉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廉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着,如1805年的《兰惠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惠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惠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惠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惠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着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惠》;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着的《厦门兰谱》。” “哼哼,这些可不是你给我的那本书上的,而是我自己总结的,怎么厉害吧!别的不敢说,能知道这些的可不多!”周仁美说完,一脸骄傲! 许卫国澹澹道:“老先生文化底蕴不错,不过咱们是园艺,虽说园艺对历史、文化需要了解不错,但主要并不是这些,继续吧!” “我...”本来还想听听许卫国的夸奖的,结果却等了这么一句话,周仁美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其他的我也知道!”周仁美吼一声,便继续说道:“兰花通常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包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芯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芯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芯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芯群和雄芯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芯柱、芯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芯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这边是兰花的形貌特征!够了吧!” 许卫国摇摇头,“你遗漏了最为关键的栽培技术!” “这....”周仁美微微一愣,想了一会,最后摇摇头,“这个...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许卫国并没有责怪,而是直接开口道:“兰花栽培技术,首先是分盆,在满盆以后进行分盆,一般2~3年1次,以3月至4月上旬,或10至11月中旬进行为宜。分盆时,盆土要干燥些。如是湿泥,则操作不便,容易使根折断受伤。母株翻出后,轻轻除去泥块,按自然株分揩,修剪败根残叶,注意不可触伤叶芽和肉质根。然后用净水将根部洗干净,放荫凉处,待根色发白,呈干燥状时,才可分拆上盆。如天气渐湿,还须先在阳光下曝晒10分钟左右,有利兰花生长。 分盆之后便是上盆,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须植于瓦盆,2~3年后方可换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盖以蚌壳、棕片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馒头状,约占容量1\/3。上加培养土约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后将兰放入盆中,将根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