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时间像往常一样,不快也不慢。
但在胡老娘看来,今晚月亮爬得异常漫长。
好容易熬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学徒哥们儿两个回家的回家,入眠的入眠,胡老爹如往常一样,栓上家里的大门,里面磨豆腐的作坊、卖豆腐的门面、家里厨房和厨房里睡觉的小学徒商羊、存放粮食的仓库都拿大锁锁住,防范翻墙的盗贼。然后慢悠悠地背着手踱步上二楼,走进他们老夫老妻的卧房。
寂静的夜,能听见街坊家黄狗的呜咽声。
进了屋,胡老爹再用门栓栓住卧房的门,胡老娘劈头说道: “大爷样,你怪不急,就你清高,慢腾腾的腿脚乌龟爬似的,还不扑腾两下赶紧给我过来。”
胡老爹慢悠悠的说道: “能有啥事,咱们能有啥大事,这般着急干嘛,捡了银子再支使老子。”
胡芳容捂嘴会心一笑。
胡老娘更憋不住笑了,她从怀里掏出来个小巧的妆奁盒,用小钥匙打开,里面有几块银子、一张阳谷县十里观村的十亩薄田地契、三串铜钱、手镯儿、银戒指、银钗、花头巾、一根细细的金簮、布包,别小看这小小的妆奁盒,既盛放首饰,也是女人的私房。
胡老娘慢悠悠拣出布包,一层层故意显摆似的打开,金灿灿,竟然是一锭金元宝。胡老爹不由睁大了双睁,嘴里吐出的气儿把胡子吹得一抖一抖。
胡芳容和胡老娘扑哧一下笑开。
胡老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急急忙忙抢过来,用牙咬一口,瞧着上面浅浅的牙印,一时呆怔了。
胡芳容笑叹道:“爹,娘,咱们不妨再买上几亩田地,只要有粮食,咱们就不怕饿肚子没饭吃。”
胡老娘说道:“我陪嫁里已有十亩,再买恐怕不是咱能守住的,好好存着,以后给我大外孙读书。”
“当家的,你咋说?”胡老娘瞧向老爹。
胡芳容也殷殷看向胡老爹。
“真的?这是真金?我听说有掺铁的金子,里边是铁,外边镀一层金,专门蒙没见识的小贩,自以为客人出手大方赚了,其实倒赔了。”胡老爹嘟嘟囔囔着,又反应过来,忙问道:“这金子怎么来的?咱们平民百姓清清白白,你们可别叫人蒙骗了去。”
母女听了这话,笑不出来了,愁从双眉生。胡老娘爽快道:“骗就叫骗了,反正要真叫骗了,我今天也只赔了一板南豆腐,还白赚铁锭外边一层金。”
胡老爹胡芳容齐齐松了一口气。
这不知真假的金元宝的来历是这样的——
豆腐店里来了个老头儿,花白的头发用布条绑成个髻,穿着一身布衣,腰用布条扎着,两脚踩一双千层底纳的鞋,长相么,平平无奇,除了不是阳谷县来惯了的熟客这点令人稍稍在意,其余皆是平平无奇。
胡老娘只寻常招待。北豆腐,就是卤水点的豆腐两个铜钱一块,南豆腐,也叫水豆腐,就是石膏点的豆腐,三个铜钱一块,豆渣也有,豆浆早晨卖完了。
老头儿惊讶道:“南豆腐,阳谷县也有。”
“那可不是,”胡老娘自夸道,“点豆腐也得要手艺的,我家的豆腐都是我闺女点的,别家没她点的好,您没做过豆腐不知道,这做豆腐第一要水好,第二卤汁得好,第三点豆腐的手艺得好,我家呀这三样是占全了的,我家后院就有一口甜水井。这卤汁更是我们家祖传的秘方,我闺女一双点豆腐的手也不是谁能比得的,我家当家的十来岁跟着磨豆腐,现在反不如我家十来岁的闺女,这南豆腐说是南边传来的,都知道得用石膏点,可做的好不好吃,怎么个法子,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我敢夸口,整个山东省里南豆腐没有咱们家好吃,您一尝就知道。”
说着,胡老娘切了一块嫩豆腐,搁在碗里,撒一小把葱花,淋上酱清、胡麻香油,端给老头儿。
老头儿纳闷:“你这娘子真实诚,老儿我还没说要买,你端一碗给我,也不管一会儿我给不给钱。”
说着,老头儿端起碗来浅尝一口。
倏然,两行热泪在老头儿的眼里掉下来。
“好啊,真是南边的南豆腐,就是我小时候的味道。”老头儿喃喃自语,呆愣在原地默默流泪。
把胡老娘看得一愣一愣的,手足无措。
老头儿哭够了:“要一板的南豆腐,我要带回家给重孙子尝尝,得叫他知道家乡豆腐的味道。”
“诶,好来。”胡老娘应了,给他包豆腐,心里暗自咂舌,重孙子都有了,可见家里人口旺盛,怪道要一板的豆腐,这老头老了享福。原来竟没见过他。
老头儿接过豆腐,留下一物。
不错,正是一锭金灿灿,不知真假的金元宝。
胡老爹拍板道:“真是叫人蒙骗了!咱们家的豆腐又不是天上神仙点化的,吃一口能给一锭金子?再说就阳谷这穷苦的地盘,县令爷都不敢这么大手大脚充阔,谁家的金子银子是大风刮来的?笑掉大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