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2章历史的青衣
建兴十三年十月的凉州,注定会很热闹。 对于冯刺史来说,吴国使团的到来,并不算是头等大事。 最大的事,还是凉州考课。 时历三年之后,第一批参与凉州考课选才的士子学子,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次考核。 从第一年被下放到县乡当工头,再到第二年到郡里各部曹当跑腿,最后再到州里整理各类文书。 与最初参与考课的士子相比,能熬过这三年考核的人,基本也就是剩下个三成。 剩下的这些人,是不是才干出众不好说,但业务水平至少都在平均水准之上。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么是心志坚定之辈,要么就是把考课当成最好的晋升渠道。 有这两点就够了。 冯永没想着十几年就能挖倒世家用数百年砌起来的墙角——即使自己手里有降维打击的利器。 从一开始的偷偷摸摸,到现在的光明正大,就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 后世历史上的某个姓杨的熊娃子,在付出整个天下江山的代价后,最后连自己脑袋都赌上了,都还没能搞定关东的世家。 十月的凉州,热气早已褪去,甚至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凉意。 武威城里,气氛却是越发地火热起来。 “幼常,好了没有?快点!” 一袭青衣的李明急吼吼地对着屋里头喊道: “数年努力,可就是看今朝了,如何敢耽搁了!” “时辰未到,天色尚早,着急什么?” 同样一袭青衣的马田终于走出屋子,略有不耐地回了一句。 “能不急吗?这三年来的努力,可就是看今日了。” 李明颇为唠叨地重复着这句话,神情有些紧张,他拉了拉身上的衣服,低头左右看看,“幼常你帮我看看,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参加考课就这点好,苦是苦了点,但至少包吃包住,夏冬两季发统一款式的衣物。 熬过了第一年,等第二年进入郡里当跑腿的时候,每个月还有补贴。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这点东西,可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 但对于有志改变阶层的苍头黔首,乃至寒门子弟来说,这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半步入仕的信号。 就像李明这样的,他不是穿不起这种衣料的衣服,而是这身青衣所代表的意义,非别的衣物所能比拟。 李明右下侧衣摆明显有一个黑点,也不知是哪里沾上的泥点,还是洗不掉的墨点,但马田就是不说。 因为他知道,他说出来,眼前这家伙肯定要回去换衣服,到时候又要花时间等他,划不来。 “挺好的……” 马田推搡着李明向外走去,“走走走,着急喊我出来,就是看你的衣着合不合适?” 李明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他急声道: “笔具!笔具没拿!” 之所以是笔墨不是笔具,是因为除了笔墨,还有各类大小尺子,这就是凉州考课与其它考课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它会有各种算学题。 南乡算学,天下第一,可不是说说而已。 只有当过工头,这些士子才明白,算学有多大用处。 至少在水利土木工程这种最基础的民生方面,学过算学和没学过算学的工头,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于李明来说,三年凉州之行,算是一场心灵与身体全面洗礼。 从一开始心里对冯鬼王极为抗拒但又不得不前来的矛盾。 再到承认现实。 到最后认可凉州考课乃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过程。 鬼知道他经历了多少心理转变。 前来参加考课的士子,除了极小数,大多在姑臧城是没有住处的。 所以刺史府在不远处,建了一个舍院,专门给这些临时工住。 马田和李明出了舍院,前后都有人,大伙一起向着同一个方向而去。 目的地是姑臧城的学堂,同时也是凉州最大的学堂:凉州学堂。 正是今日考课的地点。 以前在县郡的时候,好歹还有休沐。 但自到了姑臧,别人休沐,他们这批人,还得去学堂听课。 完了还有课后作业,连晚上都不能安心休息。 也就是舍院对这些士子不限量供应油灯,要不然,真换了黔首人家,光是灯油就不一定能耗得起。 一众士子走在大街上,皆是一袭青衣,本就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