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渡海到琼岛
七十三、渡海到琼岛
当时苏扇曾作为贡品进贡给朝廷,并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时人皆以一把名扇在手而自豪。仙枝所赠的这把折扇就是其中的精品檀香扇,当时在江南普通的檀香扇也值五两银子,更何况这是一把出自名家之手的扇子。
张谦十分感动,想起平日里接待那些来自各地的高官要员,习惯于对自己呼来喝去,不受斥责已是万幸,哪还有礼物馈赠。他眼睛盯着扇子,一时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竟不敢去接。黄师木十分赞赏仙枝做事之心细,在她心里就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能善待身边每一位与之相处的人。黄师木自己没想这么多并不是不够重视,而是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虽说仙枝有其细腻之处,同时也是她的自我修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的职位虽有高低之分,可人格却没有贵贱之别,大家都是平等的,身份卑微的人仍可以有伟大的人格,也一样能赢得世人尊重,一如夜空中的闪烁的繁星而让万众仰望。
黄师木劝张谦说:收下吧,只是一个小物件,留在身边做个纪念。我们相处的这几日,你付出了很多。张谦听罢,十分恭敬的接过扇子,作揖答谢。船家提前给准备好了休息的地方,众人挥手与张谦告别,船开始驶离港口,渐行渐远。黄师木站在船头,感受到了来自江面上的凉风,十分爽快。
广州距琼州岛约三百六十多海里,当时明代海船的一般航速约为一天六、七十海里,即使日夜兼程,也要六天时间才能到达琼州岛。黄师木问孟海公:船家,我们这艘船行驶的速度和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船比较,哪个更快些?船主答道:还是郑大人的宝船快些,听说当时的大海船可容纳将士两百余人,且还有诸多的生活用品及货物,稍小的八橹船至少也可容数十人。一船带多帆,到了远海时,大洋里的海风又大,往往顺风时一夜可行一百多海里。
黄师木听了船家的话后半晌无言,回到船舱躺下;他心里在想,当年郑和率领二百余艘海船组成的船队,曾七下西洋;如今二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船竟不及当时的船,是今人不如前人,还是大明朝的国力衰退了,还是郑和有福,赶上了那样一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开拓时代,创造这样伟大的航海壮举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探索的勇气。自己曾多次在梦中独自驾驶着一只小木船,可总是划不到大海的那一端。是啊,海的那一端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会是满眼望不到边际的森林和参天的大树吗?林中有紫檀和黄花梨吗?这世间必有更为出色的良材佳木,可它们都生长在哪里?我们要去的琼州岛上还有多少黄花梨,古里国紫檀又是什么情况?桑贾德父子回家后会带人广种紫檀吗……。也许是连日来的劳累,黄师木在遐想中进入了梦乡。
夜色茫茫,海风阵阵,海浪拍打着船板哗哗作响。这有节奏的声音就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船早已驶离珠江,进入了南海。由于是沿着海岸线行进,所以风浪不大,约傍晚时分,黄师木一觉醒来,感觉头脑非常清醒,身体也很轻松。由于长期的手工劳作,他身体锻炼得非常结实,每天有规律的工作和睡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看到身旁的仙枝还在甜睡,黄师木没有惊动她,轻轻走出船舱。船工已在甲板上开始坐饭,新打的几条大鱼还在一边跳动不止。船工看黄师木走来都躬身问候,黄师木摆了摆手和船工说道:这几天我们要吃住在一起,不必拘礼。常言道:同舟共济,我们要互相关照才是。这时紫霖也从船舱出来,看到了这些鲜活的鱼,一时来了兴致,问道:用什么捉到的鱼?船工答:用拉网,船在动,把网撒到水里,拖上来就是十几条大鱼,有时经过鱼多的海域时,鱼还会自己跳到甲板上。从没见过大海的紫霖,感到十分新鲜,赞叹道:大海真是太神奇了。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太祖朱元璋时起,大明朝就一直奉行禁海国策。
这也是事出有因,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遭到海外侵犯的朝代,初期即实行海禁政策。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又撤销了自唐朝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广东广州三地市舶司,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自此,连与明朝一向交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前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洪武二十三年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发律令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番货,禁止下海通番。
为防止沿海百姓下海通商,明律法还规定了严酷的处罚条例:不管是富商权豪及平民百姓,有人敢擅自建造三桅以上的大船,或者携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进行买卖的人,就等同于潜通海贼,同谋结聚的罪行,按律处斩;当事人枭首示众,家人发配边远地区充军。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平民也不放过,谁若敢私下里同“番商”交易,买卖番货,必以重法惩处,洪武朝长达三十多年的禁海政策,严重阻碍了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
到了成祖永乐朝时,造船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主要还在于有成祖朱棣这样胸襟开阔的皇帝,才成就了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