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归路马蹄轻
九十六、归路马蹄轻
由于福王朱常洵一直留在京城,并没有去“就藩”,这意味着只要他在京一日,太子之位就可能存在变数。当时有“独相”之称的内阁叶向高上疏力争,此时朝野上下也是舆论纷纷。郑贵妃又借口为李太后祝寿,企图再拖延一段时间,却遭到李太后训斥。在众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中,万历帝只好让福王离京。万历四十二年二月,福王朱常洵带着无数金银财宝就藩洛阳,庞大的队伍前后延绵十几里。
郑贵妃因万历宠爱而在后宫骄横无比,就连正宫原配王皇后也要看其脸色,更不要说王恭妃了。她更是成为郑贵妃的眼中钉而被百般刁难,深受屈辱。这位王氏女从宫女到皇贵妃,听起来极为尊贵让人羡慕,可实际上王氏生前在郑贵妃的淫威下,饱受摧残,凄惨一生。她多年受万历冷落、郑氏迫害、奴才欺凌,长期被幽禁衣食无着,最后哭瞎双眼悲愤而死。
王氏为宣府都司左卫人,少时家境殷实。万历初年皇帝大婚,朝廷在两京一十三省公开选秀,十三岁的王氏被选入宫廷,因落选皇妃被分配到慈宁宫去侍奉李太后。三年后的一天,十六岁的王氏偶然被皇帝遇见,以其少女的清纯之身被这位流氓皇帝强行“私幸之”而怀了身孕。三个月后,李太后知道了,问起此事,小皇帝竟想赖账;直到太后拿来了《起居注》指证当时日期,见到铁证他才低头勉强承认。王氏因此以宫女之身进封为恭妃。
四年后,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帝非常高兴,进封郑氏为皇贵妃,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按当时千古一承的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做太子。朱常洛是长子应立为太子,可万历不喜欢王氏母子。郑贵妃又百般阻挠,因此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迟迟不能进行。后来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便亲自出面质问为什么还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狡辩道:“他是宫女生的,母亲出身下贱,怎能立为太子?”李太后听罢此言,怒火冲天,指着儿子大骂道:“你也是宫女生的!”
万历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娘原本也是宫女出身,而且是泥瓦匠之女,若论出身,比起王恭妃可是低贱得多了。若朱常洛因宫女所生没资格当太子,那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也有问题。朱翊钧十分羞愧,在当时的内外交困下,他妥协了,迫不得已于万历二十九年才册立已经二十岁的朱常洛为皇太子。在这些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万历的厌恶冷落,又被郑贵妃百般欺辱,待遇极差,生活艰难。《先拨志始》以一句话概括为“一应恩礼俱从薄”。
朱常洛多亏了正宫王皇后和奶奶李太后的多方关照,总算没有被郑贵妃谋害,平安长大成人。郑贵妃虽在争立太子事件中失败,但在后宫一直目空一切。她掌管皇宫几十年,是万历一朝后宫中真正的实权派,被太监们吹捧为“内主”。王氏因此受尽虐待和欺凌,朝臣们多年来一直是谏言力争,民间也议论纷纭。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朱翊钧这才借着给母亲李太后加徽号的机会,顺便将王氏封为皇贵妃。王氏成为皇贵妃后,一直是有名无实,万历三十九年九月,王贵妃病危,太子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神宗勉强同意。王氏在快临终前才终于见到了自己儿子,她拉着朱常洛手哭着说:“你已长大成人,立为太子,我死也瞑目了。”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可怜这位皇贵妃,在深宫中苦熬了三十年,还是没能盼到出头之日,才四十七岁就悲惨地离开了这个让她爱恨交织的深宫。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万历驾崩,饱经苦难的太子朱常洛继承了皇位。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按制度追封自己母亲为皇后,可谁能想到这位一生受尽了屈辱的太子,却只做了不到一月的皇帝就在“红丸案”中莫名其妙的死去。这是他一生最应该做的,且唯一能报答母亲并给母亲以安慰的一件事,却还是没有完成。直到他儿子朱由校登基后,才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为“孝靖皇太后”,又从东井把棺椁迁来,与神宗和孝端王皇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宫内。
仙枝本是为安慰丈夫,才将话题引到此处;为说明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努力无愧我心。若与这位贵为天子的泰昌帝母子一生之悲情际遇来看,而我们眼下所遇到的情况,这简直就不是问题。此刻黄师木也想开了,他坚信:天地自然轮回,人间必存公道;轮回不计时间长短,公道自在你我心中。有些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总会有结果的。贪婪是人的天性,虽无法阻止,但可以进行引导,世间万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行进过程中都在发生变化,并可以相互转化。好在所担心的这一切毕竟还没有发生,尚有机会和时间,还可以挽救。接下来就是要自己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应对这一切。要让天下工匠都知道:良材虽好,须用之有度;要合理的开采和使用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坚守并保护好现有的黄花梨母树林不再被砍伐破坏,如此才能良性循环,造福千秋万代。
可如何才能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良工巧匠聚集到一起呢?难道要自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府一县的去通知吗,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想到此,黄师木又将目光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