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五十)钱去哪儿了
地方,实际上一点都不轻,要真是轻的话,也不会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本书前文曾经提到过明朝实际人口可能超过两亿,但有人表示不对,因为从史载来看只有五千多万。嗯……所以明朝两百年内地无大战,这人口居然和建国时期几乎一点没差? 实际是,朱元章时代搞出的黄册与鱼鳞图册自从锁在南京那小岛上之后长期没人管,后来都差不多烂掉了,而之后的皇帝们没人有兴趣再搞一次全国普查——皇帝想搞也没用,官员们不会答应——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朝廷公布的全国人口永远就在洪武标准上下浮动一点点。 注意,只能浮动一点点,绝对不能太多,而且是各省的人口变动都只能浮动一点点,因为一旦变化太多,那就要担心皇帝想起这茬之后可能调整税收了——这可万万使不得。 所以实际情况是,明朝实际人口至少应该是两倍于宋朝,但户籍人口不如宋朝户籍人口多,在册田亩也不如宋朝在册田亩多,至于隐户隐田,飞洒诡寄之类的破事则多的没法算。 按道理来说,明朝农税税基明明比宋朝低呀,可实际上,明朝农税在实际征收中比宋朝多……提高税率,压榨农民的本事,明朝的朝廷虽然没有,但明朝的官员、胥吏不仅有,而且大大的有。 所以,也不要再说什么明朝农民负担比宋朝轻了。人家宋朝的农税是小头,还有商税这个十全大补丸,而明朝上上下下几百万的皇室后代当时都指着农税过日子呢。要不是高务实前些年靠着自己的威望以及朱翊钧缺钱打仗,硬生生搞定了开藩禁这档子事,现在户部即便收了权,照样很多时候都一样要捉襟见肘。 所以高务实一贯认为,中央财政收入低,和赋税的基本税率高低关系并不大,关系大的是国家征税的执行层面,以及征收之后的审计监察层面。这就是他要为户部培养那么多懂财务的专业人员,以及单独设立审计署的原因所在。 至于说现在高务实提出要通过“三等制外爵”再次给官员提俸……这就要了解他的一贯为人了:先给了好处,接下去让你们干活才好开口啊。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Nazeer”、“初次登录”的月票支持,谢谢! 更正一下,上一章的感谢有误,“书友20170107012220447”书友投的是9张月票,我可能那会儿还没睡醒,眼花看成7张了,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