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二 本章无正文
单篇内容字数太多,拆开不连贯,和正文并在一起又太长了,索性单列。
——————————————
|
猎人考据:人物分析篇之库洛洛
|
简单说说库洛洛这个角色,之前没单独说过,都是融合在文里面的(比较集中的地方在第一部的23、24章,可以结合起来看),补充一些之前没说过的几个点。
|
第一点,库洛洛是一个比较利他的性格。这个利他中的他,专指与库洛洛有关、库洛洛在乎的人,范围是非常有限且泾渭分明的。富兰克林曾经对小滴说过,窝金是那种总是对别人的事尽心竭力的人(93话),其实库洛洛也是这种。
他少年时期去学外面世界的语言,主动搞外语影片配音,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语言方面的障碍,让流星街的居民也能看到和外面世界同样的特摄片。外面的人能学的语言,流星街的人也能学,外面的人能看的影片,流星街的人也能看,库洛洛是在传达这样一种信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争取改变、争取作为一个人该有的权利的行为。如果通过这种行为能打破有形的语言屏障,让流星街接收外界的信息。那是不是能通过类似的行为,打破流星街和外界无形的屏障,让流星街和外界产生交流?让流星街的居民也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逐渐和外面接轨,甚至走出流星街,融入世界?
当时的库洛洛或许没想那么远,毕竟那个时候他才11岁。他或许是模模糊糊感觉到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改变,虽然还不太清楚具体会有什么改变,但一定有某种改变的可能在里面,所以他才积极主动去做。
可能有人不太能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重要性,把重点放在旅团竟然是个配音团上去了。翻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是打破语言壁垒、传播外界信息的重要一环。大家现在看的英剧、美剧、日漫等等,都是翻译过后的产物。没有翻译,这些东西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就是个看不太懂的东西。
现在正版翻译、版权等产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觉得就应该如此。但是在正版翻译引进有一定的规模之前,国内要看这些,都是靠大量的民间翻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汉化组、独立翻译。那些人被一些读者称为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因为他们把知识、信息的火种带到了国内,广泛传播,有大量的人都受到了汉化作品的影响。
举个例子,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国内有巨大的影响,很多人都知道这本书吧。国内许多文学流派、作家都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还因此写了许多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比如莫言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韩少功的《爸爸爸》,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这个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搜。
但是在2010年前,国内是没有正版的《百年孤独》的,所有汉化翻译版本都是盗版,国内绝大部分人看的都是盗版,会西语、能搞到西语正版去看的少之又少。马尔克斯1990年来国内,发现书店里都是他的盗版书,印象非常糟糕,就放话说死后150年都不给国内版权。
《百年孤独》是1967年首版的,直到2010年,时隔四十几年,国内才有了真正的正版书,引进正版《百年孤独》的出版社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等了很多年。到现在,《百年孤独》还是国内各大图书网站的销量前排,十来年就发行了上千万册,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
要是等正版进来,国人才开始知道《百年孤独》之类的书籍,那么国内的文学要等多少年,才会因此衍生出属于自己的各种文学表达?我们普通读者要等多少年,才能领略这些精神宝藏?还是说让大家都一个个去学外语,等学好了再去看?
这还只是举个文学上的例子,翻译可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绝不只是哪个领域的问题,是全方位、全领域的信息接收、交流问题。
我不是说支持盗版,只是说在正版真的能普及之前,咱也有接收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信息的权利,也有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有各种困惑需要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寻找答案。翻译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信息的传播屏障消除,给我们能接收它的机会。所以有人才把汉化组叫做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有了翻译者,才能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在精神层面走向世界,走出井底之蛙的有限空间,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百年前,我们的一部分先辈,他们同样用大量的翻译作品,为我们带来了精神文化上的武器,让我们的许多先辈找到了前进和奋斗的方向。不说别的,光是一部《资|本论》就受益无穷,这可是振聋发聩的大杀器。要是都等到有正版再接收,我们要怎么谋求出路?
即便是现在,我们接受世界各地的信息,也还是极大程度依赖翻译。说实话,是绝大多数都依赖翻译。不仅我们普通人这样,就算是联合国,最国际化的舞台,在日常工作中也极度依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