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
过了灯坏的那段路,地面光影轻晃,苏榶没再说话。
两人就这么隔着一米宽,一路无言。
海城地势不平,靠海的建筑大多建在地势稍高的地方。
这片的建筑修的早,围墙是红砖和石头砌的,没有粉刷加工,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而今未经修剪的爬藤攀附在上面,成了当下年轻人拍照打卡的景观。
苏榶沿着地面的光影径直朝前走,许应冬瞥了眼,突然在路边站定,见她还要继续往前走,轻咳了声:“到了。”
苏榶脚步轻顿,闻声回头,便见男人已经停在面花墙下,旁边是一道老旧的铁大门。
她淡淡应了声,神情自若走回去,只是进门刹那,视线掠过边上的门牌号,心里默默记下——
清海路30号。
夜色浓郁的小院里,男人拿了钥匙开门,金属碰撞的声音响在耳边,苏榶站他后面等着,凉风习习,夜色寂然,她不动声色朝前迈了小半步。
身后影子拉近,许应冬立马就察觉到了,旋即手臂轻抬,拧开门的刹那按下了玄关处的电开关。
灯光大亮,苏榶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一瞬,面无表情从他身边走过。
许应冬有些哭笑不得,后脚进屋去厨房拿了瓶水就准备回房。
但关上冰箱门转身,才发现身后跟了条“尾巴”。
以为她要拿什么,许应冬自觉让路,然而拧着瓶盖正要走,就听苏榶在身后问:“有吃的吗?”
他脚步微顿,回头间,余光扫过电视柜上的时钟。
三点半了。
苏榶似乎并不关心时间早晚,纤细的身影站在那,凝眸看着他。而她身后的冰箱里除了饮料和酒,就剩今天何成捎来那些菜的边角料。
本着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许应冬抬腿过去,隔着她往冰箱里瞧了眼,找到半袋挂面,“有面条,吃吗?”
苏榶没得挑,“可以。”
说着退至一旁,识趣地把冰箱前那块位置腾给他。
也不知是不是有了今天提行李那茬,许应冬几乎一下就反应过来她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不由地心里好笑。
这黄燕给他找的不是房客,是个祖宗还差不多。
他认命地拿出那半袋挂面,“有什么忌口?”
苏榶:“不要香菜,不要辣。”
“行。”
他了然地勾唇,随手又拿了个鸡蛋。
厨房是半开放式的,折叠窗外一张类似于吧台的石板长桌,苏榶倚在上面,埋头给人回消息。
回完抬头,窗橱里的男人正好把面条盛出锅,手臂线条流畅,动作娴熟,调料配菜一气呵成。
许应冬端着碗转身,对上她打量的视线,“好了。”
“谢谢。”
苏榶视线重新落在碗里,他将就着那小半袋面煮了一碗素面卧了个荷包蛋。
面条不咸不淡,味道刚刚好。
苏榶吃得慢,许应冬收拾好厨房从里面出来,她碗里的面可能还没吃到三等分之一。
估摸着她吃不完,许应冬又去拿了瓶水,打着哈欠从她身边走过,说:“吃不完的话放在厨房就行。”
说着人已经往房间走了,又听身后人喊住他,“等等……”
许应冬脚步停住,“嗯?”
“……路灯什么时候能修?”
许应冬困得搓了把脸,“就这两天吧。”
其实也说不好,那段路的灯坏了有段时间了,一直说修也没见来,不过最近来来往往的游客多,不会没人管。
苏榶松了口气,不在意地朝他挥了挥手,“晚安。”
本来困得眼皮打架,听到这么个晚安,许应冬扭头又看了眼时间,觉得好笑。
神他妈晚安,早安还差不多。
-
海城位置偏东,日出早,天亮自然也早。刚过六点,晨间吆喝和邻里谈笑就从四面八方传来,虽说隔着围墙听不真切,但细细碎碎的声音也足以扰人清梦。
二楼主卧,空调被人调到最舒适的温度,亮一整夜的白炽灯在天光放亮之后失了夜间的明亮。
薄被下的人额角微湿,眉头紧锁。
意识挣扎间,窗外笑声入耳,苏榶长睫轻颤,终于在窗外的吵杂声下挣脱梦魇清醒过来。
但睁眼后,望着头顶陌生的天花板,她呆滞了几秒,反应过来,眉间郁气渐深,皱着眉掀被下床,赤脚朝窗边走去。
窗外围墙下,两个女的抱着手臂忘我地聊着。
早晨六七点,这种场景在海城见怪不怪。
别看现在海城楼房林立,以前只是个渔村,留守的都是些中老年人和小孩,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在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按理说这种生活节奏被打破,但老一辈的依